为什么这个人会是重阳?
对于宁家来说,他们已经通过提灯司与北宋王朝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百多年,家族内的族长一代又一代将这个名为长生的计划传递下去,也已经一百多年,他们从中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削弱了家族了力量,因为大部分人其实都不理解这个计划,即使在宁家的内部,信奉天启的人同样是少数,很多人都从主家之中分离出去,去经商,去做官,对于宁家来说,他们只是存在于族谱上的名字。除了族人们的不理解,还有大量财富的投入,宁家主支做了很多事,也有了一些成果,可是大部分事情都并不能与长生计划联系起来。
所以在那个最重要的成果,横断山区之中的不死树被发现以后,作为那名要躺进棺椁中的实验者,竟然不是宁家的人,而是重阳这名北宋的皇室血脉,未免令人唏嘘。也许是迫于皇室的压力,也许是朝廷忍耐了宁家太久,在最后的时刻,宁家不得不作出妥协。
那一年,距离靖康耻已经没有几年了,靖康之前,北宋王朝歌舞升平,烈火烹油,没有人会认为这个国家的末日即将到来,宁家上下也在等待着几年以后,那个宗室子弟从横断山区中醒来,为长生计划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可是一个先进的文明还是这样毁在一个野蛮民族的手中了,至此之后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再来,走上歧路。宁家最重要的那一支,一力推动长生计划的那一支,在汴京城破后,要么死在了屠杀之中,要么和两位皇帝还有大臣嫔妃们,一同被掳掠到了北方,成为当时的汉民族几千年来最大的耻辱中的一个数字,他们中大多数终生难以再踏足中原的土地,最后死在风雪里。
邛崃山中的那个年轻人的存在,本就是绝对机密的事情,提灯司的那些机要文件,很大一部分和这个文明几百年的文化积累一起,要么被付之一炬,要么堆在牛车上,胡乱拉到北方去,文华风流,一朝尽丧。
这样一场浩杰,对整个文明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何况是一个本就不绝如缕的计划呢。
所以,南宋前期,一方面是朝廷犹如丧家之犬,根本不可能再有所旁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宁家的寥寥的那几个天启者死于非命,无人后继。宁家又恢复了商人的身份,与南宋政权一起偏安江南,直到南宋的中后期,新的天启者才重新出现。
为什么宁家每一任执掌长生计划的族长,无不心性坚韧,矢志不移?因为如果不是固执的人,根本不会把脑海中模糊的天意当真。重新出现的天启者开始搜集那些几十年前散落在各方的提灯司档案,它们之中有一部分被南逃的士人带着渡河,交还官邸,而提灯司的建制早就在动乱中无人问津,这些典籍档案也就被胡乱收起来,等到天启者重新找到它们时,幸存的这一些纸张文字,已经在潮湿与虫蚁中损毁大半。
他们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去读曾经的那些成果,很多东西已经一头雾水,只能从头再来,即使只是短短的几十年,海外来客们用上千年踏出的最重要的一步,又重新退回去了。
他们不仅看不懂这些残存的文献,甚至不知道邛崃山中重阳的存在。直到很久以后,他们在残片中察觉到了邛崃山的存在,推测出邛崃山在靖康之变前的提灯司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为他们感觉到那几年提灯司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是围绕着那个区域。
到这个时候,继任者们才将目光重新转回到邛崃山来,开始留心有关这片区域的一切信息,终于,在那样信息极度不发达的一个年代,竟然让他们重新找到了有关邛崃山的蛛丝马迹。
那是一个南渡士人,回忆靖康变前,那个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年代时写下的一些文字。其中提到了他曾经参与过北宋末年对西北的重大开拓行动,河湟开边之中,按照他的说法,如果没有那个突然崛起的民族,按照朝廷的经营,一步一步灭西夏,恢复那边的汉唐故地也不是不可能,可惜这个进程被一场剧变打破了。
他还回忆到他跟随军队送葬的一段经历,他们与邛崃山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展开了反复的较量,最终宋军在屠杀之后,占领了少数民族的地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