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这二件事情,从表面上看,确实都是天大的大事,没有一件可以轻视,不过,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这两件事情会弄到如今这个地步。”项阳问道。
“我认为,大明到了崇祯元年的时候,朝廷已经是缺粮食、缺银子、缺贤臣良将。面对着千疮百孔的局面,面对着天灾、人祸、瘟疫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急切的需要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年来,我也在不断地反思,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了?”朱由检语气很慢。
“缺粮食、缺银子、缺贤臣良将,你说的都对,天灾、人祸、瘟疫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意思事实。”
“然而,我觉得,大明真是不产一粒粮食了吗?这显然绝对不是,可是,粮食都去什么地方了,你想过没有?”
“缺银子,同样的道理,在大明王朝,银子是消失不见了,还是在什么人手里面紧紧地握着?”
“缺贤臣良将,我感觉,你这句话说得不对,大明王朝的亿兆黎民,难道说就没有一部分忠臣良将,我不相信。是不是你没有发现这些人。”
“天灾、人祸、瘟疫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确实是给大明、给老百姓造成了空前绝后的灾难,但是,我认为,只要大明所有人上下一心,这些问题是应该可以解决的。”项阳侃侃而谈。
“你说的这些,我都认真的想过,可是,这件事情现在就是走进了一个怪圈,驱逐建奴、消灭反贼,这些都需要粮食、银子,不过,一加饷银,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更加的苦不堪言。不加饷银,就没有钱粮来做着两件事情。”朱由检说道。
“事情成了这个样子,你想过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没有?”项阳问道。
“我想过办法,也向他们提出具体的办法,希望他们可以捐献一些钱粮,解决目前的窘境,可是,这些人是万众一心,一起与朝廷作对,我真是奈何不了他们。”朱由检痛苦万分。
“你的难题其实不是解决不了问题,你是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有可能会把大明弄的更加的危险,你承受不了这种风险,大明也承受不了这种风险,所以,你才在反反复复的修修补补,维持着风雨飘摇的时局。”项阳说道。
“你说的不错,这些年来,我殚精竭虑,苦苦挣扎,为的就是能够找到一条比较稳妥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惜,10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找到这个办法。”朱由检说道。
“我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一下,第一,在你自己的心目中,究竟是这大明的江山社稷重要,还是这些有钱、有粮食的人重要。”项阳问道。
“当然是江山社稷重要。”朱由检干脆利落。
“好,第二个问题,在当今的大明天下,是老百姓的人数多,还是那些手里面有权有势的人人数多。”项阳又说道。
“这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肯定是老百姓的人数多。”朱由检快速的说道。
“第三个问题,在那些有权、有钱、有粮食的人里面,他们都是一些什么样子的人,你了解过吗?”项阳说道。
“了解的是一清二楚,藩王、勋贵、百官、士绅、商贾、地主,就是这些掌握着大明命脉的人。他们一个个盘根错节、结党营私,置大明与险境,陷百姓与水火,我却奈何不了他们,因为,这其中牵扯到了祖制。”朱由检长长的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