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在太平军的已经算是老将了,顾克利没敢慢待,很热情地将他迎接进了师部。
这次董书恒在第六师中塞进来这么多太平军的将领,这让顾克利的压力山大。
他对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要说对淮海军战术的了解他可能强过那些太平军出身的将领。
但是要轮到战场上的经验,那些太平军的将领可都是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
不过李秀成也没有托大,自己怎么说都是一个降将。还是低调一些比较好。
两人客气了一通,顾克利向他介绍了一些六师的情况,以及李秀成那个营的兵力情况。
进入的军队中的李秀成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新军成立首先要做的就是磨合。军队也是一个团队,而且是那种非常依赖配合的团队。
淮海军相对于现在的军队来说,军种的结构算是比较复杂的了。
所以各兵种之间的配合非常的重要。
李秀成所在的营是一个普通的步兵营,每个连队都有自己的迫击炮以及掷弹筒小组。
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李秀成在军校中都有过了解。
尤其是掷弹筒,虽然很小,但是使用起来对士兵的熟练度以及经验非常依赖。
这些炮手都是淮海军中的宝贝疙瘩,在战场上都要重点保护。
部队的磨合就是每天进行对抗演练。在大丰的新兵训练场,有各种场景的模拟,供应士兵们感受真实的战场。
李秀成还是第一次发现可以这么练兵。
尤其是那些提前设置好的炸点,简直就跟战场上的炮火一般。
对锻炼士兵的胆量非常的有帮助。
在带兵方面,李秀成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知道应该怎么样获得底下军官和士兵们的爱戴。
在工作中不能仅仅要靠权力去压制底下的人,尤其是在军中,更是如此,军中的人那都是要托付后背的生死弟兄。
最好是彼此之间能够培养出一点感情出来。这样在战场上士兵才会好不犹豫地去执行军官的命令。
有的时候,士兵仅仅是犹豫了几秒钟,那样并不算违抗命令。但是这样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战斗的成败。
李秀成并非淮海军系统内的人,他对这些士兵的生活了解的不多。
所以每次休息的时候,他总会去找那些士兵聊天,他也会给士兵们讲他当初参加太平军的事情,但是他知道哪些能够说,那些要回避。营中除了他这个主管还有监察委员,他可不想被人打了报告。
通过与这些士兵的聊天,李秀成才知道这些士兵大多数都是流民子弟,还有就是农家百姓。
刚开始的时候,淮海军还有很多是盐丁子弟。但是在淮海军的辖地盐丁早就没有了。
现在的盐业公司的工人可不是苦差事,而是待遇非常好的阳差。
现在的新兵大部分都是从农场还有各地的民兵中选拔上了,这些人大部分是征募的流民。
这些流民来自全国各地,李秀成不知道淮海军为什么有能力养活那些流民。
要知道无论是清军还是太平军都连自己的士兵都养不起。哪里会有钱去收留安置那么多的流民呢?
从这些新兵的口中,李秀成能够感受到到他们对淮海军,对董书恒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恩。
古人常说,一饭之恩,当衔环相报。淮海军不仅仅让他们吃上了饭,还给了他们稳定的生活。
乱世之中,谁不想有一个安稳的栖身之地。
在这些新兵的心中,自己要用命去保护自己家人的新生活。
李秀成可以肯定,要是自己想要从淮海军手下拉走一支军队,那么立马就会有士兵对着自己开黑枪。
这只军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是淮海军这两年时间打造的稳定的后方生活保证的。
这就是淮海军的软实力。
现在整个大清,没有哪个地方有淮海军控制下的两江地区稳定了。
也许可以通过好处打动几个军官士兵,但是没有谁敢保证给所有的士兵以及其家属这样的生活了。
集训的时间不长,士兵们就被拉到了海门。这次他们是乘坐火车去的。
从大丰到海门这一段支线铁路已经修好了。
一节车厢可以装上一个连队的士兵。
李秀成第一次坐火车,这比轮船给他带来的震撼要更大一些。
火车毕竟是路上跑的,一列长长的火车一次可以带上一个团。
他们一个师,也就就几列火车就好了。
这也是淮海军第一次使用火车大规模转运士兵。但是这以后将会成为淮海军的常态。
这次,董书恒之所以敢把江苏的两个师都调出去战斗,就是因为许多路段的铁路都已经修好通车了。
一旦某一个点发生了战事,其他地方的守备部队就能够乘坐火车快速地支援过去。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