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慧来在杨小艳知青点的这十几天里,内心起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来时,对邻里议论自己与杨大喜的偷窥事件有关,
感觉自己整个人都不对了,甚至对未来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一样的沮丧,
到现在,看到杨小艳等知青们战天斗地的农村生活里,
尽管上山下乡这些的知青们,把一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这里,
但这样的生活,对年轻人的磨练也是相当大的,
它使他们更快的认识了社会,
也使他们更快的走向了成熟,并能在经历各种困难时,
勇敢面对,自强不息!
这对万慧来的影响也是铭心刻骨的,
想想来时对自己生活里发生的那些事的恐惧,
看到下乡插队知青什么都不怕的劲头,
万慧来像打了一剂强心针,满血又复活了。
临走的那天,老村支书来带着人前来送行,
还带来了村里人送的一些吃食,看着热情的村民们,
万慧来感动的热泪盈眶。
从杨小艳知青点到镇上,两个人坚决不坐村里的车,
她们俩像有说不完的话,聊了一路,
但万慧来没有说过杨大喜的事情,她想了又想,
还是不告诉杨小艳为好。
杨大喜离的这么远,
万慧来不忍心,要让他的恶来影响杨小艳这片纯净的生活。
杨小艳的话题,一路也没有离开过老支村书。
说他不负重托,的确把知青当成自己人一样看待;
政治上关心,生活上体贴照顾。
在当时在村里资金困难、粮食紧张的情况下,
仍给他们订阅了报纸。
老支书为了给他们改善生活,想方设法给插队青年调剂细粮,
加强营养,记得年终他们公用600多元的电费全免,
食堂大师傅的报酬由大队记工分,这在当时是很不小的数字。
老支书经常三天两头来宿舍看看有什么困难。
曾记得:那年,煤很紧张,为保证他们冬季取暖和食堂用煤,
他多次跑公社,找有关部门给予解决。插队青年食堂没有油吃了,
他召开各小队会,让小队给每位插队青年支援两斤食油……
为了尽快地把插队青年新宿舍建起来,
老支书在村里困难、物资匮乏的情况下,
东奔西跑去县里找有关部门调运物资,请木泥匠大师傅……等等,
知青点,倾注了老支书大量心血,现在,每个插队青年想起来,
都十分感动,难以忘怀。
更让插队青年难以忘怀的是:由于他们正在长身体,
加之农业劳动强度很大,使他们饭量大增,分的口粮528斤(原粮),
根本不够吃,后来已快到断顿的时候,这可急坏了这位老支书,
他多次跑公社,上县里有关部门,不知跑了多少路,
找了多少领导,终于申请从国库里调拨出三千斤粮食,
才使插队青年食堂一直没有断炊。
万慧来总结说:
“小艳,真好,这两年来的生活,
让你在身体和精神层面得到了双重锻炼,甚至,短短的这几天,
大大的帮助了我......”
万慧来坚强的告别了杨小艳,坐上了回家的火车。
还没等到家里,遇到了同学刘京京,她住在74栋,
也算是慧来的邻居。她和慧来一样,毕了业,等待分配工作。
见到慧来,她很吃惊。慧来心里明白,
刘京京一定听说了杨大喜的事情,见慧来并没有多少影响的样子,
她不吃惊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