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相此言极是,既然都是为国出力,总不能冷了臣子的心。本官就再为他筹措一番,好歹凑上十万贯钱粮就是了。”司马光愣了愣,口风一转,把一点没有改为心有余而力不足,努努力还是能挤出一些。
王安石的话他听懂了,没错啊,皇帝如此失态必须不仅仅是为了王诜,而是六皇子赵佣。从前年开始,立嗣问题就成了朝堂里的老生常谈。
越来越多的朝臣倾向于由吴王继任,理由嘛,肯定都是稳重、宽厚、学识之类的屁话。不赞成由六皇子继任的理由就一个,年纪太小!让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当皇帝,不是不可以,但绝不是最好的选择。
历史教训表明,但凡是皇帝年纪太小,就容易出现后宫干政或者权臣当道的情况,既然有吴王这么一个年级合适的候选人,干嘛非让个小孩子去冒险呢。
大宋可不仅仅是你赵家的,它还是士大夫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到底该如何经营也不能是一家人说了算,这关系到大伙儿的核心利益。
朝廷的军费?洪涛真没指望,他也不想按照皇帝的想法去弄十万新军,太浪费了。司马光猜的没错,三两万足矣,再多就养不起了。
目前洪涛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训练新军上,啥海船、铵油『药』、滑轮弩、新式箱车,这都是装备,最终还得人来用,没有合格的士兵和基层指挥官,装备再多也是给敌人送的节奏。
陆续送来的两万厢役能不能练成新军呢?别人不成,洪涛可以,至少有一半人可以。身体瘦弱没关系,厢役都是成年人,大米、肉食管饱,再辅以适当的运动量,除了身高无法改变之外,不出半年就能壮一圈,比禁军差不了多少。
除了身体之外,对战士更重要的是精神。光健壮没用,不管是新军还是禁军,打仗靠的不是个人武力值,而是纪律。没有严格的战场纪律约束,就不能发挥出全部战斗力。
这时候问题来了,如何让厢役和工程兵在一年之内转化成合格的新军战士呢?大名府路不比湟州,没有敌人可以当做陪练,仅靠训练永远也不可能模拟实战的感觉。
拉练!这两个字就是洪涛的绝招。从大名府路的新军里挑选身体合格、训练超过四个月的新兵装上箱车,一批一个营送往甘州拉练。每批间隔一个月,训练三个月,然后返回。
为啥要去甘州训练呢?那边也没仗可打,无非就是适应适应北地的苦寒,顶多对磨练意志啥的确实有点好处。
不对,洪涛可不是这么打算的。甘州必须有仗可打,西夏人没了,回鹘人不能碰,但不意味着就无法实战训练。
从甘州往南就是吐蕃和黄头鞑靼的地盘,溪罗撒一直没闲着,但他毕竟得势比较晚,族群人数也少,光靠零敲碎打进展不大。
这次洪涛准备给他送上一份大礼,让大名府的新军和甘凉路的新军混编,以老战士带新战士,化妆进入吐蕃境内作战。远了也不去,就拿最南边的吐蕃部族和黄头鞑靼开刀,不求占地盘,只为了有仗打。
这事儿王厚和朝廷会答应吗?前者是不答应也得答应,新军目前掌握在王三手里,又不是剥夺你的军权,只需要帮着训练,于情于理都该帮忙。
朝廷那边三个字,管不着!甘凉路的新军归皇帝和参谋部直接统领,没殿前司和侍卫司什么事儿,枢密院也管不着。
那里还是特区,到现在依旧是。大名府路的新军也一样,朝廷只给了几个打发要饭的军费就想控制新军,洪涛乐意皇帝乐意不?
皇帝能同意如此大范围的调动新军吗?答案是必须同意,否则三年之约就作废了,赵佣依靠新军立功的机会也泡汤了,幽云十六州更别想。和这些收获比起来,新军的调动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其实洪涛还憋着坏呢,送过去的新军百分之八十都是纯粹的新兵蛋子,回来的时候,原本甘凉路的新军会被王三采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法调包,把刚刚见识过战斗的新兵留在当地,老兵送回。
这件事儿不可能长期瞒过王厚,但洪涛已经算好了,他拿自己没辙,这是笔糊涂账,根本没地方告去?
再说了,只要这边一开始北伐谁也没法追责。我在为国杀敌,弄点老兵回来咋了?再废话连新兵都不给你留,全调回来。只要打赢辽国、抢回南京,这个官司闹到皇帝面前也是不了了之。
上冻之前,王浩又带着两车礼物登门告辞来了,他要跟着运送生铁的船队返回福建老家,再来就得明年三月以后。
王家这几年已经在老家成了真正的富商,靠的不是海运,而是甘凉路和大名府路的贸易。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这一点上王家做得很好,不管洪涛喜欢不喜欢,每年春冬两次的礼物从来不落一次。
其实洪涛挺喜欢这些来自海边的特产,鱼干、虾仁、螺肉包括海菜都爱吃,尤其是涮锅子的时候放点非常提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