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忍心,抓破玉人脸?为此花取名者,若非大俗,必是大雅。
16、昆仑大道上,曾有一家“雷神招待所”。
不仅雷神,还雷人。
17、某些小区开盘广告上,常见这类词语:某某商场强势入驻,某某小学强势入驻……我一直感觉强势是个贬义词,隐含着恃强凌弱、蛮横霸道的意思。如此使用,不知如何诠释其义?另外,“强势入驻”与“入驻”有何区别?难道强势入驻可以不花钱?
有些社区标注“高尚小区”,令人摸不着头脑。这年头,高尚的人不多见了,一堆钢筋水泥,反而高尚起来了。
有个楼盘名字不错:秋暇渡。能引起美好的幻想,虽然实际上可能风马牛不相及。
18、一些词汇令人生厌,比如“捞金”,比如“事业线”,比如“笑谈”房价与民生……这些词所传达的讯息,让我对很多人生出失望。也许不过是,我对文字太敏感了?
19、某小学的学生进餐室,门口写着“吃餐处”。改为“就餐处”或者“餐厅”,不是更通顺吗?
20、近看“蠢”字,忽解其意。此字一定不是形声字,而是会意字:上面一个春,下面两只虫。虽未加说明,定是分雌雄。万物一到春,注定要发情。爱情如蛊药,不蠢怎能行?
21、三八节前,站台的广告栏上换上这样一行白底黑字的标语:本站台3月8日休息一天,只陪太太。
三八节后,内容变了,加了房产广告,也改了词:当商铺遇上洋房,太太变成老板娘。
22、卤迅、味斯理、陆鼎记、粥润发。这是街头几家饮食店的招牌,过目难忘。
有一家发廊,取名:发改尾。
23、降央卓玛的一首歌很好听,来自仓央嘉措的诗。但是,竟然会唱出错别字:“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长路,不为觐见只为感受你的温暖……”觐,竟然读成qin。
刀郎的歌不难听,但是,《冲动的惩罚》里,他把“徘徊”的“徊”,唱成了hui。
还有刘德华,“你就像一个刽子手”,刽竟然唱成了kuai。一首歌曲出笼,要经过很多人吧?难道都没发现错音?
《芈月传》,魏冉与司马错要解甲归田。解应读“xie”吧?剧中人却读成“jie”。一部影响巨大的电视剧,不该出现这么低级的错误啊。
24、某高速公路,大幅标语:“超速驾驶,严惩不怠”。
25、听过两次高规格的报告,一次是专家,一次是学者型官员。专家把杀戮的“戮”读成“chuo”,我还怀疑自己记错了,赶紧查字典。学者型官员把如火如荼的“荼”读成“cha”,这次我没去查字典……
26、去一个农村旅游点去玩,看到了大幅宣传标语:“那山那水那文化,那真是美。”在广西待过的才懂其内在含义。“那”,指的是稻田,广西很多地方以“那”字起头:那板,那坡,那水,那比……景区还有一幅对联,也很应景:“那山那水那文化,纳喜纳寿纳百福。”
27、“美丽南宁,骑乐无穷”、“学生悦读文库”、“悦读悦分享”……这些故意的错字,除了让刚识字的孩子误入歧途,还有什么用?我觉得这样借字很没劲。至少得加个双引号吧?
28、有家邓老凉茶,门面上的广告语是:“非一般传统凉茶。”一直搞不懂怎么读:非一般/传统凉茶,那就还是凉茶;非/一般传统凉茶,那就不是凉茶。
谁来解释解释?
29、“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两年,这口号很火。此话出自胡适之口。当年整个中国都在批胡适,现在看看人家的文章,一点都不反动,甚至放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历史人物功过得失,终归要靠时间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