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新的出路
不用说,这个主意是秦江给胡亥出的,为此嬴政还专门将他召进皇宫了一趟。
经过秦江的解释,嬴政意识到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拉拢全国读书人的机会。
要知道,现在读得起书的人几乎全部都处于处于中产阶级,他们自认自己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但却得不到赏识,时间久了谁知道会不会出现那种既然你看不上我,那我就转投他国的奇葩。
对于当前的局面嬴政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毕竟实话实说这些人才算是大秦国的根本。
而科考的出现无疑是给嬴政指了一条新的出路,他之所以看着胡亥举行科考,一是为了检验他的能力,二则是看看这个科举究竟如何。
失败了对大秦也没啥影响,要是成功了他便可以推行全国,两父子之间的事怎么能用摘桃子来形容呢,对不对?
在隋唐时期阻拦科考的势力大抵可以分为三部分,一为世家门阀,他们长时间掌控着地方,在朝堂上也有一言之地,地方上的官员也多为他们家中的子弟。
二为贵族,不过他们本就与国同休,之所以这样多是随大流。
三为官员,前面就有说过,那时的官员多为世家子弟,天然的瞧不上寒门弟子,认为自己与他们一起共事是对自己的侮辱。
不过,现在嘛,以上这三条根本不存在。
大秦现在实行的是“强干弱末”的国策,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将地方上的世家大族迁入关中,到时候他们敢跳,朝廷就能将他们全家迁入关中。
说白了,大秦现在根本就不存在世家门阀生长的土壤。
至于贵族,大部分都是一些眼高手低的货色,到不了给他们一些好处就是。
再说他们为何要反对科考?
要知道现在读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要拜老师之外,家里还要有藏书,有好些书籍因为各种原因现在都成了孤本。
而这些孤本又大多藏在这些家伙们手中,等闲根本不会示众。
要是在占据了这么大的优势的情况下还不如寒门,那就活该他们没落了。
至于官员,说实话他们巴不得朝廷推行科考呢,要知道大秦现在实行的是举荐制度,新的官员多由地方官员举荐而来,但是这么做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这样就大大得限制了国家的发展和疆域的扩张。
为此嬴政之前还专门下过诏令,要求地方官员每年都要给朝廷举荐定量的人才。
甚至将之与他们的政绩挂钩,但是地方的官员们真的是宁愿自己被斥责批评丢掉官位,都不愿意向朝廷举荐人才。
因为这时候举荐人才是要负连带责任的,要是自己举荐的这个人日后犯了大错,或着直接干脆造反了。
那么举荐他的这个官员最少都要落得个识人不明的下场,那么他的官场也算是混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