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韩非师兄着相了啊。”
赵政道。
他当初也是这样被李玄化说的。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这些词说出来除了他亲爱的先生——李玄化,就属他赵政懂。
那么如何诠释,最后的解释权都在自己手里。
不管韩非相不相信,都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信,自然想知道更多;不相信,你不得杠上几句啊。
就好比一颗包裹着毒药的糖果,你知道吃下去会中毒吗?
你不知道,但你还是吃了下去,吃完后说好甜。
这不,韩非拿君王旨意来反驳赵政。
赵政看着韩非,仿佛看到了当初被李玄化教育的自己。
居然被一个十岁稚童批评自己眼光不够长远!
哈哈!
韩非脸色越发冷峻,可笑!
“希望赵师弟不要逞一时口舌之快!”
韩非越不痛快,赵政越开心。
“举个简单的例子。”
赵政道。
“华夏之地自夏商周到现在,人王几经轮换,堂堂夏商周都能从强盛到衰落,证明这个天下并不是非谁不可。
有句话这样说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回到韩非师兄所说的话,王朝都能被更替,那君王的旨意也就不算什么了。
一时的君王旨意可能有用,但是王朝的更替乃是必然的事情。
不变是暂时的,变化才是永恒的,纵观整个华夏时光荏苒,你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回到我所说,上古时候,华夏人族往来不便,哪怕出现了人王,也只能分封诸侯,分管四方。
到如今,不但修士的数量大大增加,就连凡人都能通过一些法术造物到达很远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再分封诸侯,等华夏之地的新人王诞生后,恐怕他是不会愿意的,这就好比在自己身上割肉。
那么,既然分封诸侯以统领天下显得不太试用了,‘肉食者’自然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韩非师兄可能不知道,如今楚国已经在自己治下实行了名为‘县制’的制度,所谓‘县制’就是将楚国划分为一个个小块,由楚国中央直接派人作为地方长官管辖这一个个小块。
地方长官不享有这一个个小块的统治权,只有管辖权,并且各个地方长官每到一定年限还要进行轮换,真正杜绝了诸侯割据,养虎为患的风险。
不止楚国这样做,秦国也设立了类似‘县制’的‘郡制’,每一个郡的长官叫做郡守,同样不是世袭的爵位。
你看,楚国和秦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究其原因就是修行者的增加,法术在凡间的普及,使得华夏人族日益紧密,使得华夏之地逐渐成为一个整体,然后逐渐发展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
说到这,韩非已经陷入了深思之中,儒家乃至他现在正在研究的法家典籍中从未涉及过这种对世界的透彻解释。
赵政说的无疑是有道理的,甚至是正确的,按照他所说的“生产力决定上层建筑”,那华夏之地无疑已经有了真正联合成一个整体的苗头,很有可能就在这一次的王朝更替中实现,而最有可能一统华夏大地的,无疑非秦必楚!
最后,赵政来了个总结,
“修行法,练气术就是生产力,将来华夏之地的修行者会越来越多,未来王朝的制度就是上层建筑,必须要适应华夏大地发展的趋势!
小势可改,但大势不可阻挡!”
赵政说完最后一句,从振聋发聩中脱离出来,此时的韩非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统!
韩非起身一拜,
“非,今日受教了!”
赵政心里乐开了花,
先生交的果然有用!
“韩非师兄不必行此大礼。”
赵政示意韩非坐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