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拜将。
历来将在前,王在后。
若想成王,除非国门之外的小范围战争,扩大到国战层面,从而不得不搬几个拿的出手的将才,作为震慑四方的扛鼎存在,用以提振民心和士气。
没过多久,内院选用的四个封号,已经下发,同时对号入座的四位功勋武将,正式步入台前。
靠山王,杨烈,来自东野。
并肩王,韩英,同样出身自东野。
紧随其后是开平王,开太平盛世,匡扶境土根基,本名郭子雄,来自南部野战集团军。
第四位楼兰王霍安,以地名为封号,挂靠王侯之位,西野培养出来的功勋将才。
东部出了两王,西与南各占其一,独独没有北野。
前不久卸任的九门总督,也彻底销声匿迹。
一代新人换旧人也好,人走茶凉也罢,这一天的燕京,从头到尾讨论的仅是这四位的丰功伟绩。
加官进爵,再进一步,本就该庆祝庆祝。
来自东,西,南三方集团军,已经提交了书面申请,毕竟给各自集团军长脸了,必须好好庆祝一番。
然而,出人预料的是,内院毫不犹豫的驳回。
接下来,内院紧急征调十二位大员,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天三夜的激烈讨论,这不寻常的举措,让已经封王的四大名将,隐隐有成为背景板的迹象。
第四天。
重头戏来了。
内院讨论的内容,被公布出去,不过倏然间,震怖天下。
一众核心元老,大员们讨论的争议点竟然是……参照目前国势,究竟需不需要,诞生国祚有史以来,首届首任首位,总兵统帅?!
众人,“……”
“这,啥意思?莫不是有生之年,我等能见证肩扛五将星的总兵统帅的诞生?”
“看样子,真的要打国战了。”
总兵统帅,沿袭他国传统,基本默认为战时追封。
现在,内院起了这样的心思。
换言之,国战迫在眉睫,不管目的出于开疆拓土,还是维护家国太平,这种最高级别的战争,注定需要举世独一的绝代将才,接任统帅大位。
否则,徒有虚名只会玷污‘总兵统帅’这四个字。
一番细细咀嚼,燕京不少老辈人物,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刚刚坐封为王的四大名将,论公开出来的战功,已经称得上彪炳显赫,然而,也仅仅是止步于封王,内院卡他们在这一层,大概率是为下一步动作铺路。
总兵统帅只要诞生,什么开平王,并肩王,统统都得往后站站。
太平年岁,九门总督为首,国战阶段,由五星统帅手握天下总兵,唯我独尊。
现在,就看内院能不能通过这项提议。
“一旦通过,总兵统帅绝不会像九门总督那样,隐居幕后,毕竟这种存在,是为打国战而生。”
“总兵统帅啊,光这四个字,就能横压当世了。”
此时此刻的燕京,万众期待。
而内院方面,已经开始第二轮的激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