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秋华随同父亲至广厦学院递交了自己的报名信息以及部分书法之作,并领取了院内教师名录。
秋华细细看过名录,最终选定了傅闵为从业恩师。
据父亲所说,傅闵乃清末进士,学识渊博,为人清正,又善变通,只是不喜官场,方投身教育,广育英才。
其择徒,亦无明规,唯重眼缘尔。
翌日,秋华反复确认礼品:“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红豆,齐了。”
依古礼备齐束修六礼,与父亲来到傅府。
片刻,门童引二人至正厅。
“久仰秋兄大才,今日得见,吾之幸也。”
傅闵虽不喜官场,生平却极其敬重才德兼备者,虽未见过秋业,与其所授之徒却曾有接触,观其行而知其师,可见一斑。
“您太客气了,今日登门,为的乃是小女秋华。”
“秋华见过先生。”秋华上前行礼道。
秋业来意,傅闵已知晓,但收徒授业,人情家世次之,重在品性才学。
虽然时局混乱,但为学者的傲气由不得傅闵随意而为。
傅闵收敛笑意,问道:“庆阳城中的优秀学堂不少,为何独独选择广厦学院?”
秋华唇带笑意,缓缓说道:“学生是被广厦书院开放自由的思想所深深吸引的。”
“哦。”傅闵又道:“既是学堂,不可能全无规章,你所想要的自由若与学院提供的自由不相一致,你当如何?”
“我既选择广厦书院,自然是有过了解的,若入读学院,自当尊重学院主张,潜心向学。”
秋华说的是尊重,而非遵从,傅闵读出其意,此女心有主张,能以礼待人待物,然遇事又不盲从,有求学之志,至于心性,观其眼明气正,必然不差。
“你可有作品?”
“有。”秋华双手恭敬地奉上。
尊师重道,是秋父自幼便对儿女提出的要求。
秋华此次带来的,是近日书法之作。
由字观人,八九不离十也,傅闵满意地一笑:“好,今日起,你便是我的第三个弟子。”
秋华松了一口气,虽然信心十足,此时得到认可,还是十分高兴。
“学生秋华见过老师。”秋华上前弯腰一礼。
此时,秋业也很是开心,女儿能遇良师,是一件好事。
傅闵点头应下,又说道:“你平日可至学堂听课,可广猎,亦可专研,时间上自行安排,逢半月与我一谈即可。若有其他需要,遣人送信或直接来府上告知便可。”
秋华谢过。
傅闵转首面向秋业:“秋兄难得至此,不妨与华儿一起留下用饭。”
“既然先生热情相邀,业却之不恭。”
一顿饭,宾主尽欢,师生相宜。
秋华此行,不仅得良师,更得佳砚相赠,可谓满载而归。
秋府。
父女二人一入府,秋母便迎了上来。
“怎么样?”
秋华喜上眉梢:“老师答应了,以后我就是老师第三个入门弟子。”
“太好了。如今才回来,可是在府上用过饭了。”
“嗯,老师离留父亲和我用饭,聊得很开心。”
秋父接过夫人递来的茶,轻抿一口:“学堂的事既已定下,你可要潜心学习,尊师重道,万不可有丝毫懈怠。”
“父亲放心,机会难得,女儿懂得,定会珍惜。”
时不我待,少年时期求学最佳,况且战乱一起,求学,也将是一种虚妄。
“明白就好。今日你也累了,早些回房休息吧。”
“是,女儿这就回房。”
明华院。
皓月当空,夜深人静,秋华毫无睡意,便顺手拾起枕边书籍。
一部《孙子兵法》,走过了数千年岁月,也陪伴了秋华漫漫年华。
不愿涉政治军事,奈何生逢乱世,不愿与不懂,得是两回事,前人之言,总能给人些许启迪。
眼中掠过三两行字,未及深思,窗边传来响动。
“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