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人给黄家一条活路!”
黄炳身着深『色』员外服,见曹唯走出来,立马放下手中抱着的小木箱,毫不犹豫地双膝下跪,额头叩地。
算起来,这是曹唯第一次见黄炳,虽然来清江县已经半月有余,但是他二人始终是各自出招,还没有正式一叙,黄炳也曾经来拜访过曹唯,只是曹唯并没有见他,因为没有时间,也因为没那份心力。
无所意义的扯皮还不如吃饱喝足之后的小憩,虚伪的寒暄也比不过多看府上的俏丫鬟两眼……
黄炳模样很普通,微黑稍胖,留着长须,面貌敦厚内敛,如果换下绫罗绸缎,穿上普通衣衫,像一个经年老农多过像一个商贾。
如果不是事先动用了锦衣密探,仔细查探过黄炳的底细,只怕曹唯现在也只是把他当作一个普普通通的富家员外郎了。
对黄炳的手段,曹唯还是有些钦佩的,古时唐朝采用内圣外王的方略治国理政,黄炳的做法竟与其大致相同。
在清江县内,时常架设粥棚,给一些乞丐和贫苦百姓施舍馒头和米粥,甚至亲自为一些苦人家送去银两财物,这让他在清江县的底层百姓中口碑极好,见着面都要敬称一声“黄老爷”,而黄炳也会微笑着回应,没有半点架子,如同一位光彩照世的圣人。
当然,圣人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他唯一的儿子黄奇。如果说黄炳像一块光耀璀璨的黄金,那黄奇就是一坨臭不可闻的狗屎,以至于不少人唉息叹惋良父恶子,上天无眼。
但是黄炳的“良善”却似乎只给了清江县的穷苦百姓,在清江县中的士绅眼里,黄炳是一个深不可测且威严甚重的人。
曾经跟他作对的人要么坟头都长草了,要么就是消失地无影无踪,有时甚至是一个家里几十口人一起失踪,而官府却不闻不问,这让清江县的士绅们噤若寒蝉,恐惧莫名,自然对黄炳敬畏有加,不敢忤逆。
纵然私下有所猜测,却也不敢明着说出来,毕竟前车之鉴犹在,谁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如果说在清江县内,黄炳行的是“圣”道,那么在清江县外,他行的就是“王”道了。
蓄养贼奴,勾结倭寇,在海面上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甚至有时还会纵容贼寇登岸劫掠,为祸一方。然后再把抢劫来的财物收入囊中,发展势力,结交权贵,使得黄家逐渐根基稳固,常人难动。
恐怕清江县里所有的平民百姓都没有想到平日里看着和善无比的黄老爷竟然也有如此穷凶极恶的一面。
所以能装的不一定是女人,也有可能是个更年期的大叔……
依靠着劫掠敛财,黄家这些年把家财势力扩大了何止数倍,整个清江县有三成的店铺都为黄家所有,在松江府乃至遥远的京师都有黄家的产业。
在内收买人心,做一个好人,在外敛财为恶,做一个贼寇。
虽然身为白衣,手中却掌握着当官的人都掌握不了的势力。
平日里不需要当差办职,财源却滚滚而来,端坐县城不出,却能翻云覆雨。
人清闲,却来钱快,身位低,却势力大,虽然不是芝麻小官,却可以称王称霸。
这种生活何止是滋润!
看到有人活得如此自由自在,曹唯妒忌地眼睛都发红了,所以,心里默默做出了一个决定,三十岁退休之后,也要对自己温柔一些,恬淡,且来钱!
然而,曹唯虽然欣赏黄炳的手段,却不耻他的为人,正所谓自古劫道亦有道,财取三分留人情,通俗的说就是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虽是劫匪,却也要有为人底线。
但是黄炳的所作所为却没有半点底线可言,不仅劫掠敛财,还杀人灭口,不仅在海上横行,竟然还上岸祸祸,如此地心狠手辣,实在是该遭天谴。
曹唯虽也想过黄炳如今的生活,却自诩与他不是一路人。道不同,不仅不相为谋,甚至还要为枉死的人讨一个公道,如果上天很忙,自己不介意替天谴他……
曹唯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但既然碰到了如此恶贯满盈的人,还是忍不住出手锄『奸』,以正大明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