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辰时开始,宣佑帝便是就一直的坐在金殿上瞅着,时不时的还要下来走上一圈四下看看,这搞得下面的一众学子也是一阵的紧张。
这殿试的策问要写一千字以上,除了写出这抵御外敌的策略外,还得写出这平定外番的方法来,可以随便的写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不过这考生也不能太放飞自我,随意指责朝政。
不过这里面也是有说道的,这答题讲究的就是以歌功颂德为主,这提出的建议,见解都是次要的,因为你若是写的太实在了,估计到读卷官这关便会败下阵来,根本就到不了皇上那。
一晃到了午时,这时候也是有不少的考生开始交卷了。
孙毅涵在看了两遍自己的卷子之后,便也是交了卷,一直到日暮西山的时候,便是开始强制收卷了。
这殿试的时候是不允许上厕所的,会被认为是对皇上的大不敬,毕竟也就两三个时辰,这殿上虽是允许吃饭,不过带着食物来的考生也是凤毛麟角。
孙毅涵交了卷,宣佑帝还特意的看了他一眼,孙毅涵不动声色的点点头,随即便是出了殿。
一路出了太和殿,奉天门,出午门,端门,承天门后,便是过了最后的金水桥,至此,这殿试也是彻底的结束了。
三日之后便是要进行传胪大典了。
殿试当晚,文华殿里那可是灯火通明,受卷官将收上来的三百四十一份考卷交给弥封官,弥封官盖上弥封关防印送掌卷官,而由于时间匆忙,殿试墨卷不须誊录成朱卷,就直接的送到了东阁读卷官处,等待第二天早上读卷。
由于没有眷录,读卷官若有遇到自己熟悉的字迹且赏识时,这位考生可以说便是比其他考生多了点优势。
孙毅涵的字迹那是出类拔萃的,而且也非常的好辨认,所以虽说是封着名字,但是这读卷官一眼就瞧出来是谁的了。
第二天卯时,十七位读卷官入东阁开始评审试卷,由于阅卷时间只有一日,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每篇殿试文章一一评头论足,分出高低好坏,实在是强人所难,更何况这些贡士皆是通过了严厉的会试筛选,其自身水平相差其实不算太远,因此,殿试阅卷往往存在着许多无奈的“潜规则”出现。
这受卷官往往会先把会试前十的试卷挑出来,先进一步提前呈交给阁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前三名就在这十份卷子里诞生了。
孙毅涵这次会试在前五,所以这十份卷子里肯定也是有他的。
潘宏逸是倒数第二道关,也是这先一个定名次的人。
这前十里有韩秉辰的卷子,所以理所应当的,这个老家伙,也是定的他为头名,这其实也是定王的意思。
而孙毅涵的卷子则是直接的就被他给忽视掉了,这也可以说是以权谋私的典范了。
潘宏逸挑出来十二份卷子,用以明日给宣佑帝一看,而剩下的卷子则是让其他的读卷官评卷,分类。
评卷官则是会在卷子上留下圈和叉的标记,这圈的标记越多,则最后的名次也是会更高,而这也就是评判一甲和二甲的依据。
第三天辰时,宣佑帝来到了文华殿,这读卷官代表便会将这些卷子放至御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