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云背景与张京和王国类似但不同,邱云1956年生于湾湾,随后赴美求学,1984年他进入漂亮国最着名的贝尔实验室,从事半导体研发工作。
离开贝尔实验室后,邱云加入湾积电,担任工厂高级总监。
2000年,张京在大陆创办中心国际,邱云追随张京来到中心,担任高级运营副总裁,是张京身边最重要的副手。
2005年,邱云与张京就公司运营管理等多项问题上意见不合,最终辞职离开。(张京要扩张,邱云要稳定)
离开中心后,邱云受到老乡邀请,这个老乡就是后来接替张京担任中芯CEO的王国。
2005年王国还在华红NEC(芯片代工厂)担任CEO,王宁国就邀请邱云,来“华红”当营运副总。
但是后来“华红”资金链出了问题,12英寸厂的建设资金一直拖着不落实,最终王国辞职,邱云也辞职。
辞职后,王国去了中芯,而邱云和张京意见不合,张京在他不可能回中芯。
邱云最后选择去了一家马来西亚芯片代工厂,马来西亚矽佳晶圆(SilterraMalaysia)任职。
再后来2009年,“华红”NEC总算解决了资金链问题,12英寸生产线重新上马。
华红当时的董事长张义就打电话给邱云,劝说他别再马来西亚代工厂干了,马来西亚没前途,你是个大才,还是来大陆,来大陆干吧。
这个“张义”上面提到过,就是江舟的老同学,江舟担任中心董事长,张义担任华红董事长,江舟死后中心董事长就是找的张义来当。
可见半导体行业是个圈啊,弄来弄去其实是一批人,大家都是老相识。
所以你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当张义当上中心董事长后,在董事会里会力推邱云来当中芯的CEO,邱云和张义也是老相识了,这条线埋在这里。
邱云接受张义邀请,从马来西亚代工厂回到华虹任职,后来当中心结束了权力内斗后,张义再次邀请邱云,来中心当CEO。
邱云本就是第一批创办中心的老员工,2005年因和张京意见不合离开中心,之后兜兜转转了一圈又回到了中心。
对于中心,他是有着深厚感情的。
而邱云接手的中心,是内部权力斗争后的中心,虽然斗争的两派人最终都没得胜,但大陆派和湾湾派的矛盾依旧摆在那里。
但邱云的上任,很大程度上稳住了人心,邱云上任前,大陆派势力以两大国企入股为代表开始不断增加,湾湾派势力明显感到了恐慌和危机感。
但邱云本身是湾湾人,又是技术出身,这就稳住了企业内部一批湾湾派的人心,堵住了因王国辞职而爆发的湾湾派辞职潮,将企业引向一个派系相对平衡,内斗大幅减少的良性发展之路。
稳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邱云很好的做到了稳定。
邱云上台后的重担,除了平衡公司各方势力,加强公司团结稳定外,更有外部压力。
2011年半导体正是不景气之年,就连芯片代工龙头联电和湾积电都连续三季度亏损,营收持续下滑,更别提刚从内斗中缓过神来的中芯了。
中心从创办开始,9年从未盈利。
产业大环境的不景气,雪上加霜的成了笼罩在邱云头上的又一片乌云。
大家要知道一个制程的芯片,通常分为三步
1,研发,2,试产,3,量产
任何芯片,你光研发出来,也只是跨出了第一步,重要的是量产,重要的是良率。
我们打个比方,同样一款14纳米制程芯片,中心国际的良率只有50%,但湾积电的良率是98%,仅仅这一项良率上,中心的14纳米芯片制造成本,就是湾积电的两倍。
因为良率不足,你批量生产芯片的成本是对手的两倍,那请问你还怎么竞争呢?
即便中心有着大陆便宜的土地,以及各项政策补贴,也都无法摊平这个成本。
芯片制造是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对于资金投入的门槛,非常高,属于重资产,重资金的投入。
每一代晶圆技术,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投资,而且越是新的一代,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就会更大。
因此作为一个芯片代工企业,你必须有足够大的销售量,才能够去摊平前期的巨大资金投入,以及获取利润。
不然的话,你就不断赔本。
中心2000年成立,在张京的率领下大举扩张,后来被叫做盲目扩张,产能不断提高,但都是赔本买卖。
除了赔本买卖外,每年要还银行的贷款,设备生产线也每年产生大量折旧费。
9年里中心从未盈利。
这就是邱云上任中心,平息内部矛盾后,才真正要面对的大问题。
邱云决心要彻底改变中心的整体战略。
在张京时代,中心的战略是,扩张扩张再扩张,追赶追赶再追赶。
投入大笔钱去扩大生产线,研发下一代的晶圆技术,誓要在最短时间内搞出华夏人自己的最强芯片代工。
但这条路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没有一个股东能忍受一家从不盈利的公司。
邱云做过三家芯片代工厂CEO,他很清楚中心的根本问题在哪:
野心太大,步子太快,所以他上台后彻底推翻过去张京那一套。
用他自己的话讲叫:放下野心,放慢步子,稳扎稳打。
这很重要,这是让中心在经历了巨大内忧外患后,稳定下来的根本。
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邱云就是那个良将,他所用的战略是:
1,注重更成熟工艺的应用,暂不追求最先进的制程
2,放弃张京创建之初的盲目扩张战略,转而保持高产能的良好良率
3,将重点放在国内市场,依托国内市场发展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战略,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战略。
在邱云制定了总体战略后,中芯走上了一条与张京时代,完全不同的路。
2009年(张京时代)中心营收仅有20%来自华夏,近60%来自北美。
而邱云接手中心后,中心战略大转变,来自华夏的营收快速提高,在2016年邱云辞职前一年,中心有高达50%的营收来自华夏,来自北美地区的仅29%
邱云总算让中芯赚钱了!而且是一直赚钱!
2015年,由全球820位专业投资经理和资深分析师共同投票选出的,“亚洲高科技公司管理层排行榜”上。
邱云排在半导体行业最佳CEO第三名,(第一名是湾积电的管理层)。
当时这个专业奖项给与邱云的评价引用了诸葛亮的《出师表》,称赞他“受任于乱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是他带领着中心从“扩张时代”,走入了“中兴时代”,创下连续三年盈利,连续十三个季度都盈利的佳绩。
他彻底改变了中心在全世界眼中“老亏损户”的形象。
邱云上任时,中心市值118亿港币,2015年7月他获得最佳CEO奖时,中心市值317亿港币。
市值成长了将近3倍,四年里的年复合率更是高达28%。
邱云不仅拯救了中心,稳住了中心,更让中心成熟了起来。
中心前后4任CEO,有且只有在邱云的任期内,中心的股价绝对涨跌幅是上涨的,其他三位CEO任内都是不同程度的下跌。
这就是邱云的厉害之处,我们常说打天下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在阵前英勇拼杀的将军,还是在帐内出谋划策的军师?
你问一百个人九十个人会告诉你,都不是,最重要的是在大军后方,保障粮草供应,稳定军心的后勤部长
打天下难,还是守天下难?
攻天下难,还是稳天下难?
邱云让中心在经历了内部权斗,外部景气不佳的大风大浪后能够稳住,不仅稳住,还能连续盈利。
这就是他最厉害的本事。
在邱云任职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心的对外资本支出从没超过湾积电的20%。
2011年,中心资本支出和湾积电相比,只有人家的14%。
2012年,资本支出和湾积电相比,只有人家的6%!
2013,2014年,都只有人家的8%。
2015年回升了点,但也只有16%。
资本支出代表什么?代表着购置新设备,建设新生产线,以及最重要的,研发新技术。
但邱云在这上面的投入和湾积电相比非常少,这直接就造成了一个结果。
那就是中心和湾积电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
大家要知道,中心不是一家普通的企业,我们说直白点,他是一家带着政治任务的企业,他一样肩负着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这就决定了,中心不能只顾着赚钱,甚至在很多人眼里,中心可以不赚钱,也要把最新的芯片代工技术给搞出来。
这是中心面临的矛盾,也是邱云面临的巨大矛盾。
当中心连年盈利,但和湾积电的技术差距越来越大时,大家觉得,外界会怎么骂中心?
中心左边肩负着国家半导体制造的巨大责任,右边肩负着董事会要求盈利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