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管理好国家,曹睿决定推进文化建设,他亲自书写诏书: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曹睿要求文章经世致用,不要隔靴搔痒,无病呻吟。小资情调的文人,一律拒聘。
传令太傅三公,将文帝所着《典论》一书刻在石碑上,立于宗庙门外。
探马飞报,孙权在武昌南郊正式登基为帝,当日大赦,改年号。追谥父亲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哥哥讨逆将军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吴王太子孙登为皇太子。将军官吏都晋爵加赏。
曹睿大怒,欲御驾亲征,杀入武昌,擒诛孙权,被群臣劝住了。
许褚在朝会上表态发言,说用半年至一年时间,训练出三十万虎狼之师,南下伐吴。
曹睿大喜,命令许褚率虎卫军主力赴许昌,全面主持东线练兵。
一日清晨,曹睿刚刚吃好早饭,侍卫逢鹰入报:“陛下,太傅钟繇昨夜病故。”
曹睿听了,弹泪道:“大魏又失一重臣,惜哉!”
大司马曹真上奏,要求统兵伐蜀,保持军事上的主动权,曹睿允准。
曹睿拨给曹真二十万人马,允许他调用。这次伐蜀,目的是重创蜀军,摧毁蜀国基础设施,把蜀国打成半瘫痪状态。
曹真在长安做出征工作时,司空陈群上奏,要求曹睿撤回诏书,不要伐蜀。
陈群的理由是:斜谷进军不利,反对这个进攻计划。
于是,曹真再次上书,提出了子午道的计划。但这还是遭到了陈群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大规模征战,花费甚大,劳民伤财。曹睿把陈群等人的意见下诏给曹真。但曹真却以此为诏书带兵出发。
曹真率军十万,其中虎豹骑三万,从子午道南入,命令司马懿率军五万,从汉水逆流而上,曹司两军在南郑会师。曹真还派郭淮、费曜率军五万,从斜谷道、武威协助。
这一次,是司马仲达第一次成为主将,带兵出征,这得归功于曹真的公正无私。
曹真认为司马懿是有本事的人,应该让他发光发热,是人才,就得用嘛。
此时蜀国的汉中一带,乱成一团。
魏国大兵压境,汉中军民岂有不惧之理?
汉中府衙议事厅里,魏延、王平、廖化、张嶷等人研究作战地图。
魏延说道:“丞相在成都享清福,我等要和魏军作战了,唉。”
廖化反驳道:“文长,话不能这样说,丞相在成都处理公务,也很辛苦。当然,你在汉中练兵,可能更辛苦一点。这次三路魏军入侵,咱们要精诚团结,度过难关。”
魏延说道:“度过难关时,就用我魏文长了。打了胜仗,我的部队奖励最少,这是什么理?我多次向丞相打申请报告,要求增加部队的弓弩,丞相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像耍猴一样待我。”
诸将听了,均不发声。
王平打破了沉默:“文长跟随先帝,一直到现在,是蜀汉功臣宿将,这是有目共睹的。元俭说得对,如今大敌当前,须精诚团结,才能挡住魏军、保住汉中啊。”
诸将听了,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