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操典化,是山海军在“治军”层面规划的关键一环!
因为小光球被河蟹之光锤成残血状态,暴兵流是搞不了的,光靠系统征募军队是完全不够的。
故而招募本地土着参军是势在必行的,这也是强化辽南百姓对山海军认同的重要手段。
在朱云看来,军队的战斗力从来不就是在战场历上见血拼杀出来。
所谓军队见血的问题,本质就是传统的经验式医学和现代的成体系化现代医学的区别。
越是需要靠见血多少来保证战斗力的军队,越是不能持久!
真正的强军不是在战场上杀出来的,而是源源不断的投入资源,在校场上练出来的!
涉及军队训练的就必须军队操典化,军队训练按统一的操典进行,照本训练,士兵通过募兵制征兵制+操典训练,一波波量产出来,再加上国家批量生产的装备,拉倒战场上去一波波消耗。
穿越前网络上就有“古代军队伤亡率超过10%就会崩溃”的论调,认为古代军队能承受的伤亡临界点是百分之十。
这个说法其实很片面,10%只是平均值,实际上古代军队能承受伤亡的上下限差距极大。
强如东汉野战军可以承受四成的伤亡,唐军最强可以承受六成伤亡,前者已经达到近代军队的水准,后者更是达到现代军队的水准。
这其中的缘由就是古代军队没有大规模普及操典,而近代军队能普及操典,军队士气和组织度,纪律普遍高于古代军队。
朱云要做的就是编写一部军队操典,涉及训练,编制,组织架构,装备,后勤,战术,奖惩等方方面面,作为山海军的建军思想。
唯有军队操典化,山海军才能在未来与金国的战争中,不至于落得被活活耗死的下场。
当然,想要源源不断的量产强军,除了普及操典外,还要舍得砸钱。
士兵的装备,伙食,军饷,抚恤,福利等等每一样几乎都是无底洞,没钱一切都是白搭。
朱云看着白纸上的一行行字迹,摇了摇头,自己三天来晚上加班,也仅仅是弄出个大纲,距离编写一部完善的操典,还差的老远。
看来以后还要跟其他军将多多交流,最好等朱霖回来再一同编写。
“编写操典可不是容易事”
揉了揉有些疲乏的双眼,朱云慵懒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嘴里嘟囔着。
“军事家的含金量可比名将强多了。”
穿越前很多人分不清军事家和名将的区别,实际上军事家的影响力远远强于名将。
春秋五霸名将一大堆,但是军事家只有魏舒和孙武。
战国七雄名将烂大街,但是军事家只有孙膑和吴起。
汉末三国名将也是烂大街,但是军事家也只有曹操和诸葛亮。
为什么?
因为名将留下的战绩和战例,可以作为后世参考的标准以及教科书式的典范,但是也就仅仅是参考罢了。
而军事家留给后人的则是一整全新的军事框架,一个平庸的将领在军事家创造的全新军事框架下,采用新式战术,率领新式军队,只要不脑抽,基本上能凭借代差吊打之前时代任何名将领导的任何军队。
说通俗些,名将让你知道仗该怎么打,军事家让你知道仗还可以这么打。
朱云所处的时代,距离最近的军事家便是唐朝的军神李靖,堪称唐军的祖师爷。
在继承古典战术体系下,举一反三,奠基中古时代千年的战术体系,其战略和战术思想依然流传在《李卫公兵法》《李卫公问对》《通典》等流传后世的典籍着作中,影响了东亚地区的军事格局数百年之久。
后世能同李靖一较高下的军事家,也就戚继光了。
“打仗哪有那么多花里花哨的,还不是拼装备拼组织度。”
朱云嘀咕一声,吹灭了烛台,打着哈欠转身朝散着帷幔的床榻走去……
苏州东北十里处的大黑山,天刚露出鱼肚白,黑山堡,这座坐落于山脚下,邻近官道的平旷之地上的屯堡,还笼罩在一片沉沉的雾霭之中。
韩三郎打着哈欠推开房门,揉着睡意惺忪的眼睛,迎面吹来的寒风,让韩三郎感到刺骨的寒意,手掌不由自主的紧了紧衣襟。
入冬了,辽南的冬天可不是闹着玩的。
看着院落中堆满积雪,韩三郎回想起昨晚的天上飘下来的鹅毛大雪,暗道今天终于可以消停点了。“三哥,早饭做好了。”
一身素色罗裙的翠容从灶房中走出,亲切的向韩三郎招呼道。
闻着灶房传出的饭菜香味,韩三郎傻笑着点了点头,只是“哦”了一声,便走进主屋坐到炕上。
很快,翠容就端着早饭走了进来,放在案几。
一盆黄澄澄的米粥,三张隔夜的炊饼,一罐酱菜,这就是兄妹二人的早饭。
“三哥,快吃吧。”
翠容用木勺舀了一碗米粥拿给韩三郎,笑吟吟的说道。
韩三郎接过碗,见翠容也给盛了一碗,便拿过一个炊饼就着米粥和酱菜满足的吃起来,粥熬得粘稠细润,搭配着这炊饼和酱菜吃最好不过。
吃完早饭,翠容端起餐具出去洗碗,韩三郎则是换上了那身不久前发下来的红色战袄,再披上裘袍,戴上一顶笠帽就准备要出门办事了。
“三哥,等一下。”
刚走到门边,还没有推开院门,韩三郎就被翠容给叫住了。
“小妹,何事?”
韩三郎看着刚从灶房中走出的翠容,好奇的问道。
翠容甩了甩湿漉漉的手掌,走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三哥,你不小了,也该成家了。”
“你这是何意?”
韩三郎一头雾水,摸着后脑勺,不明白翠容怎么突然问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