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过那个包裹,陈风华好奇的打开了。
包裹里,是一套衣服,一双布鞋,还有一封信。
先取过衣服,在身上比了比,很合身的样子。
针脚也很细密,看得出来,手工活非常不错。
陈风华隐隐已经有所猜测了。
然后就拿起那封信打开来看。
绢秀的字迹,整齐的小楷,很不错。
果然是陈风华想像的样子!
写信的人叫于芷婷,陈风华从原主的记忆里找到了这个女孩。
于芷婷是陈二郎的未婚妻。
陈于两家是世交,于爸爸是教书先生,考上了秀才,没考上举人,在宣业城里办了私塾教书,教出三个举人,颇为出名。
陈爸爸则是世代为医,两家相隔不远,两个人也是世交,小时候就给两人订了亲。
原本是很快就要完婚的,只不过陈爸爸去世,陈二郎要守孝,所以不得嫁。
没有那么多狗血看不起的事情,陈二郎还经常去于家的,于家也是真的把陈二郎视为自己家的姑爷。
于芷婷在信里先讲了讲最近城里发生的事情,流民过多对于城市秩序、物价等都带来了冲击——当然这些事情是于爸爸以及于芷婷的弟弟讲给她听的。
医馆因为陈二郎不在,暂时关门。
不过因为陈风华在外安置流民,大家都认为这是功德,所以不少人都给陈家送东西,陈母不收,那些人都把东西往医馆外面一放就走,竟然成了宣业城的盛景。
于芷婷还说了坊间传闻陈二郎在城外安置流民的那些新政,以及及时通知知府衙门早做准备等事,防止了流民时疫感染到城里人,都说陈二郎有乃父之风,迟早是要成为名医的。
所以最近到陈家拜访的人比较多,包括城内不少的名流,于家也与有荣焉。于父经常回来,笑称自己眼光好,挑了个好姑爷。
信写到这时候的,于芷婷的语气里都带着羞涩,陈风华能感受得出来。
信里还让陈风华保重身体,有需要什么写信回来,她会尽力去办。
城内虽然也有人发病,但知府衙门那边动作很快,把感染的人隔离开,所以城里人还比较稳定。就是米价还在上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最后写一首小诗,陈风华能从诗里感受到女孩的思念,虽然说的比较隐晦,但陈风华还是能体会到的。
看完信,陈风华脑海里就出现一个秀丽的女孩,手持团扇,眉眼弯弯,正看着自己在笑。
这是个好女孩啊!
陈风华想了想,找来纸笔,写了一封信。
信里也说了自己的近况,包括做的事情,事无巨细,写了很多,像教八段锦,把流民分开,施粥施计,以及将要带着流民去找能吃的东西等等。
信后还让两家多买点米粮存着,以防后面米价上涨甚至买不到等等。
陈于两家在宣业城里算是小康之家,但并没有多少存银,如果粮价真涨上去了,自己又不在家,医馆没有收入,真坚持不了多久。
把信封好,陈风华拿着信就去找任杰了。
任杰没想到陈风华这么快就找了过来,不过听他说了要把粮拉过来自己熬粥的申请后,立刻就明白过来,笑着说道:
“陈二郎!有你的!这计不错!我这边也可效仿一下!成,这事准了!”
陈风华立刻就回转回去,叫了几个军士把粮食、大锅等拉了过来。
任杰这边给陈风华又批了一顶帐篷,专门存放粮食。
夏无伤的动作也很快,东西拉过来后,他把人已经挑了出来。
让陈风华意外的是,竟然有最初被发现时疫的那个小男孩,和那个中年瘦弱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