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到了这个地步,赵佶还是贪恋权位,只是让太子监国,并没提什么让位的事情。
但是太子赵桓手底下也不是没人,中书舍人吴敏当即进言激烈的反对赵佶逃跑。
照理请天子南巡乃是吴敏前日出的主意,为什么今天他又坚决反对呢?理由很简单,这吴敏不单是中书舍人,还是太子赵桓在朝中的鼎力支持者。
这吴敏本是蔡京一党,得蔡京赏识才在朝廷中有一席之地,但是吴敏也知道,有蔡京、王黻、张克公这些大佬在,自己在赵佶的面前难有出头之日,于是他把宝押在了赵桓身上,如今这赵佶要逃,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如果不趁机让太子上位,等贼军退去,赵佶回来以后,自己又要靠边站,这可不成。
于是吴敏拼了命的阻止太子监国,理由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大宋开国以来,只有天子御驾亲征,断无避祸之理,更何况来的还是一群贼兵,如果天子不在,大宋的威仪将会荡然无存。
也就是说,你要跑可以,但是必须要把大位之事定下来,这么不清不楚糊里糊涂的就溜了可不成。
富贵险中求,在如此良机的面前,吴敏这次也是豁出去了,扶太子上位的话自己已经说了,如果退缩,等道君天子回来自己就是死路一条,必须趁这个机会把赵佶拿下才行。
为此吴敏把宋真宗被寇准逼着去澶州御驾亲征的事情也给抖了出来,逼着赵佶表态。
不得不说,对内骄横者必然对外胆小如鼠,无论是宋真宗赵恒还是现在的赵佶,包括一直到后来南宋的诸多宋帝无不如此,否则岳飞也不会冤死风波亭了。
现在吴敏占据了大义,明确的在赵佶面前摆出了两条路,要么就是你在这里守城,要么就是你跑路,但是要把皇位先传给太子。
这下子赵佶也急了,直接怒斥吴敏没有君臣之礼,可是吴敏现在也已经没有退路了,面对赵佶的龙颜大怒毫不退缩。
不过吴敏也不是孤军作战,太子右庶子、试太子詹事耿南中头一个跳出来全力支持吴敏,他是赵桓的人,赵桓晚一天登基,他就晚一天有机会得掌大权,吴敏已经做了出头鸟,自己焉有不鼎力支持之理?
随即赵恒的得力干将李诗也蹦了出来,以祖宗社稷为由,逼赵佶二选一。
这个时候,任谁也没想到,赵佶的宠臣李邦彦也跳了出来,不过他不是来帮赵佶说话的,而是一屁股就坐到赵桓那边去了,一样逼着赵佶选择。
李邦彦也是没办法,他虽然是赵佶的人,但是他也是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么多年,他算看明白了,只要是道君天子在位,有蔡京、王黻这些人在,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出头之日,唯一的出头之策就是太子上位。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只要自己在这个时候立下大功,日后怕不的蔡京的位置就是自己的了。
李邦彦的倒戈,带动了白时中等投机者一起发难,顿时让赵佶阵脚大乱,其实他只要决定留在汴京,大位无论如何也轮不到赵恒,毕竟,这个时候他也不到四十岁。
可是天生的软骨病让赵佶怎么可能选择留下?
最终,为了能顺利出逃,宋徽宗只好同意退位。
宣和四年三月九日,他在大臣们面前演了一场装病的戏,用左手写了退位诏书,正式宣布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