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在雒水河畔已经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平民百姓。
秦王要在雒水河畔进行称鼎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雒阳,远至韩、魏的部分城邑,都有好事者前来观看。
若是时间再长一些,可能大江南北,黄河两岸的商旅都会赶到这里,一睹九鼎之风采!
这就是九鼎的魅力所在。
为了维持现场的秩序,秦王荡命万余兵马在外围站岗、巡弋,以备不时之需。
而在雒水河畔的一角,已经建造起一座四方台,周围插着蔽空的旌旗,皆属玄色,上绘天命玄鸟的图案,正是代表秦国的旗帜。
秦王荡与天子姬延都来到这座四方台上坐下,一众公卿大夫亦是对席而坐,四方台临河一角,在外围有甲士把守,闲杂人等是不许入内的。
百姓们都围着雒水河畔,看见已经被放置到地上的龙纹赤鼎,都七嘴八舌的议论着。
“哎,你说秦王要如何称鼎?”
“谁知道呢?自古以来,称重之法,只能以度量衡来称一称。可是这宝鼎这么重,这么大,需要多大的一杆秤来称?”
“嘿嘿,依我看,造这么大的一杆秤也不现实。只能把宝鼎拆成十几块来称!”
“这九鼎可是神器!传国之宝,怎能说拆就拆?这可是坏气运的事情啊!”
这时,姬延已经看见岸边停靠着一艘大船,不由得困惑地道:“秦王,这里又没有度量衡,你要如何给龙纹赤鼎称重?”
“此易耳。”
秦王荡神秘莫测的笑了笑,又对众将道:“尔等将宝鼎抬到船上,等船身稳定,再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一条道道。”
“诺!”
孟贲等众将闻言,都合力将龙纹赤鼎抬到大船上,然后下来,独留大鼎,待船身不再摇晃的时候,他们按照吩咐,在船舷上与水面平齐的位置,刻了一道痕迹。
然后,秦王荡又命人将龙纹赤鼎抬了下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秦王荡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众人瞪大眼睛,起先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看到现在,这才恍若大悟!
“好!”
“彩!”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龙纹赤鼎有多重了。
姬延亦是赞叹道:“秦王果真有大智慧,竟然连这种办法都能想到!”
“哈哈,周王过誉了。”秦王荡一副谦虚的模样。
这种称鼎的原理,其实是秦王荡效仿后世的“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的故事在后来家喻户晓。
年仅六岁的曹冲,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这一物理原理,解决了一个连许多有学问的文人都一筹莫展的大难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聪明的曹冲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换法”。
用许多石头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划记号,让大象与石头产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称出石头的重量,使“大”转化为“小”,分而治之,这一难题就得到圆满的解决。
秦王荡称鼎亦然。
接下来的几日,秦王荡就在雒阳王畿游玩,姬延为东道主,自然是不敢怠慢的,陪着秦王荡到处游山玩水,还跑到北邙山的天子猎场进行围猎活动。
姬月是一个闲不住喜欢凑热闹的主儿,听闻秦王荡要在北邙山进行围猎,就央求天子姬延将她捎上。后者拗不过姬月的软磨硬泡,无奈之下,只能将姬月给带上。
这不,此时此刻的姬月,就穿着一身紧凑的武士服,腰束锦带,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拿一段缎带扎着,向后扬起,迎风飒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