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强有个习惯,每天早上都要先翻翻华夏日报。
虽然这一届高三学生已经毕业了,可新一届高二的孩子们已经升到了高三。在1990年还没有“素质教育”这么一说,为了那低的可怜的升学率,唯一的做法就是提前起跑,因此虽然刚刚8月初,新一届高三的孩子们已经开始补课了。
关强来到办公室,先泡了茶水,然后将窗户打开。北方8月初的清晨已经有了初秋的凉意,关强在窗户前活动了一会,这才坐回座位,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这一届的毕业生的录取通知书快下来了,关强最关心的还是那个叫“张帆”的学生。毕竟依照他的估分,这可是一名能考上青华的学生。90年代初考青华和后世的难度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煤都二中虽然是全市最好的高中,但也不敢说年年都有学生能考上青华。如果这次张帆能考上,这对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宣传。
一边想着,关强一边翻开了华夏日报。开头的几版自然是国家大事,领导人动态等消息。关强喝着茶水,慢慢品读着。
他最喜欢的栏目其实是“评论员文章”这一板块。一般来讲,这个板块并非天天有,但每次都会针对某些社会现象发表一些评论。关强知道今天是新一期评论员文章发表的日子,他慢慢喝着水,缓缓的一页页翻去,颇有些“循序渐进”的快感。
等翻过首页和第二页的大版面,关强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往期的评论员文章,往往只有一版,也就是A4纸那么大的一页。可今天关强翻过来粗略的一扫,“评论员文章”这一板块居然有一个整版,也就是对开的两页。这让关强有些好奇,他从书桌里掏出眼镜,打算好好看看到底写了什么。
等关强戴好眼镜,看了一眼文章的标题——《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等看完了标题,关强顺势往下看,看看这次评论员文章的署名作者是谁。等看清了报纸上写的字,关强立刻瞪大了眼睛。
他将眼镜摘掉,眯着老花眼把报纸拿远一点,又仔细看了看。然后又不敢相信似的把眼镜擦了擦,重新戴好,贴近报纸再次确定了一下——只见署名处,长长的一大串称呼,上面写着:绥宁省煤都市煤都二中三年二班毕业生,张帆。
关强仔细将这段称呼读了好几遍,确认这个“张帆”就是给他带来很多麻烦,但成绩也一直一骑绝尘的张帆。他在桌子旁呆呆想了半天,然后一把抄起报纸,推开门往老师办公室走去。
关强来到高三语文组,也顾不得礼节,一把推开门就走了进去。几名闲聊的老师见校长来了,顿时一愣。为首的老师问道:“校长,您这是?”
“你们谁看了今天的华夏日报?”关校长也顾不得和老师们打招呼,开门见山的问道。
“华夏日报?”几名老师互相看了看,都摇了摇头。其中一个年轻的老师道:“我今天早上好像看到数学组的周老师买了一份,我去拿来。”
过不多时,一脸迷茫的周老师也走进了语文组办公室。等见到校长后也是一愣,他挥了挥手中的报纸问道:“校长,您要看华夏日报?”
“对!快拿来我看看!”关强一把抢过周老师手中的报纸,将自己的报纸丢在桌上,然后“刷刷”翻到评论员文章这一页,对比了起来。
周老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虽然买了报纸,可还没开始看呢!眼看着关校长弯腰驼背的趴在桌子上,仔细比对两份报纸。老头都60岁了,旁边的老师怕他身体受不了,在一旁劝到:“校长,您先坐下再看也不迟啊!”
“呼......”关校长长出了一口气。他仔细比对了两份报纸,确定并不是自己那套报纸印错了,而是确实是张帆的文章登上了华夏日报。关校长这才浑身一软,瘫坐在了椅子里。
面对着办公室里老师们不解的目光,关校长伸手一指报纸,有气无力的道:“你们自己看吧。”
老师们早就被关校长古怪的举动搞的一头雾水,听到校长的话,顿时“嗡”的一下围拢了过来,想看看这报纸里有什么名堂。
刚围拢上来,就有老师看到了哪行小字,不禁一声高喊:“不是吧?咱们学校的那个?张帆?”
这一声引得隔壁办公室里好奇的老师也陆续跑了过来,办公室里顿时挤满了人。这时在最前面的老师顶着人潮开始看文章,等看完了不禁感叹道:“这......这文章写的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