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洪南那句话,别说三个月了,能在过年前平定幽州,就已经是奇迹。
才攻打六个郡,就遇上了九万多兵马,好在徐晃以智取胜,才没有损失多少兵马,但连续两个月大战下来,士兵也极其的疲惫,无法继续出征御敌。
洪南派人传旨,让徐晃先歇息两日,然后带领所有的大军,到辽西郡集结。至于收复幽州各郡的事,暂时搁置。
为什么呢?因为要准备迎击袁尚、袁熙!按照现在的局势,两人很有可能介入幽州战场,而辽东郡、辽西郡、山谷郡,首当其冲。
也就是说,将徐晃调至辽西郡,就是为了守这三个郡,击败袁熙、袁尚。
***********
冀州,邺城。
自袁绍败后,冀州的文臣武将们都在等待着一个结果...什么结果?粗俗点讲,就是等着袁绍归天。只有袁绍归天了,他们才能明目张胆的投靠袁熙、袁尚、或者带兵去青州的袁谭,选择自己的人生。
这一天,冀州府终于传出了消息,袁绍咽气了...
挺了一个多月,终究还是没挺过去,死前立下遗嘱,由三公子袁尚继位!
本来冀州就够乱了,频临分裂的危险,现在袁绍的这份遗嘱,更是将他的三位公子彻底的分裂开来。
假设,如果袁绍让长公子袁谭继位,那事情还好些,冀州大部分官员都会投靠袁谭,毕竟袁谭占着青州、徐州,实力最为强大。就算袁熙会捣乱,问题也不大,因为他的幽州已经被洪南占了。至于袁尚,更是可以忽略,他完全没有实力跟自己的两个哥哥抗衡。
可现在不一样了,本来实力弱小的袁尚,在有了袁绍的遗嘱后,就得到了冀州大部分官员的支持,能名正言顺的调动冀州所有的军队。这下子他的实力能跟袁谭相抗衡。而袁熙又不甘心失败,意图谋反。
这冀州势力,瞬间就被切割成了三块,袁谭、袁熙、袁尚!
袁尚继位的第三天,袁熙策反了驻扎在西城的五万大军,带着离开了邺城,星夜赶赴幽州。
袁尚走后,冀州就只剩不到十五万军了,但论大军实力,仍是三个公子中,实力最强的,连长公子袁谭也有所不及。
更重要的是,他占据冀州,号令群臣,有许多用不完的资源。如果没有曹仁、洪南捣乱,估计过两年,就能逐渐恢复实力。
只可惜,曹仁驻军白马要塞,洪南时伺侵犯,冀州之地,注定要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这一日,在邺城东城,田府院内,几人坐在一起议事。
田府,正是袁绍帐下别驾田丰!
历史上,他本该已经死了,被袁绍斩首,可现在却还好好的活着,造成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洪南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洪南假装紫醉金迷,一定无法改变历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