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组织派我来诸天 > 第一二二章 一声都不敢吭

第一二二章 一声都不敢吭(1 / 2)

 推荐阅读: 双龙之凤 时空穿梭门之智斗恶妇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 我在三月初春看见你 无敌百亿年前 都市战神之怒 历史的高墙 都市奇门小医圣 快穿:炮灰男神,请躺下 全球高武:我能无限复制绝学
最新网址:hbcjlp.com

朱允熥看了王生一眼,你是想做汪直吗?膨胀了啊,老铁!

东西两厂为什么对百官有那么大的威慑力,就是因为他们监察百官,有自己的监狱可以审理案件给人定罪。

督察院,六科给事中,提刑司,大理寺、锦衣卫、东西两厂,大明有各种各样的监察机构,内廷、外廷说白了就是搞分化平衡,互相制约,为了加强皇权的集中。

有时也不怪有这么多的监察机构,实在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太大了,要监察百姓,要监察官员,要探听敌情,还要自检,更需要别的部门监督,一个考虑不周就会种下无穷苦果。

历史上,西厂的建立就是因为民间有“狐妖”,便于查案,虽然没多少年头就废除了,但现在世上这么多妖魔,再提议把增设一个部门,根本就不是事,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本来百官的监察应该由都察院来负责,但皇帝也要横插一杠子,搞了锦衣卫和厂卫,这两卫还有自己的监狱,可以不经正规司法程序直接抓人定罪。

这种做法是对国家正常法律的直接挑衅,严重扰乱司法秩序,两套班子不和谐,还怎么发展?

当然,朱允熥不可能会给西厂那么大的权力,王生做事还是有分寸的,有这样的权力也不会去用,太无法无天了,也就是暂时吓唬吓唬魏进忠而已。

而现在实际上,大明的官僚体系已经沆瀣一气,需要有第三套班子来强势改革,否则各地漕运,盐铁矿山,军械工程,海防口岸,太多了。没有足够的威慑,根本就镇不住这些人。

朱允熥对王生笑了笑,道:“你心气很高嘛,放心,到时我会给你足够的权力去斗倒他们!”

“不仅仅是魏进忠、崔成秀他们,整个天下的贪官污吏,都需要你去打到!”

王生兴奋异常,他不在乎做什么事,他在乎的是位置要足够高!

他跪地表忠心,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比不负殿下的期望和所托!”

这是一个权势欲很重的人,金钱美色都已经不能入他的眼了。

当晚,朱允熥办了一个简单的宴席,大家一起聚了聚,需要让部下知道,付出的辛苦,都是看得到的。

第二日,朱允熥留下护卫,只带了他们几个,出城微服私访。

望着在田间地里忙活的百姓,朱允熥感叹道:“多么勤劳本分的子民啊,为何偏偏有那么多的苦难降落在他们身上!”

“尔食尔禄,民脂民膏,朝廷的赋税,几乎全都是落在他们身上,正是这一粒一粒的粮食,汇聚起来,才让大明支撑到了今天。”

如果发生大规模的灾难,造反起义,埋葬王朝的,也同样是这些百姓。

众人都摸不清朱允熥到底想要说什么,一时都不敢开口。

只听朱允熥继续说道:“你们看,这些地,原本不是他们的,他们只是雇佣的佃农,朝廷实际上收不到一粒粮食!”

“这还只是一个小县城,相对于整个大明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代天巡狩,一路走来,各处无不是如此,大明的赋税,如何能收得上来?”

“洪武开国,天下税亩约八亿六千万亩,征收三千万石,现在呢,收上来的有一千万石吗?边塞饷银,能收上来一半吗?这样的财政情况,怎么去跟女真打仗!”

“你们说一说,怎么才能把赋税收上来。”

需要用的越多,然而实际却是越收越少!

诸葛卧龙与宁采臣夜话一番,总算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心态,彻底倒向了朱允熥,道:

“殿下,万世以农为本,然现在天下民心逐利,太多的人都跑去经商了,造成大量可以开垦的荒地没有利用,殿下登基之后,应当遏制一下这种势头,让更多的人回到田间地里,赋税就可以重新收足了!”

朱允熥看了下诸葛卧龙,竟敢跟我唱反调?这老头是装糊涂呢,还是真的就这点本事?不论是哪一种,都不会再用了!

诸葛卧龙被朱允熥看得心里一惊,急忙加了一句,道:“殿下,不能与民争利啊!”

他隐约猜出了朱允熥的想法,但他怕朱允熥做事太急,太烈,后果难以收拾。

以为我要加税么?朱允熥“嗯”了一声,把头转向宁采臣。

宁采臣醒目,道:

“我不认同诸葛前辈的话!我也是从民间来的,深知其中的疾苦,这根本不是多开垦荒地就能解决的,就算能,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短期凑效,终究还是会陷入现在一样的困境:天下可耕之田多了,收上来的赋税却反而少了!”

“这主要的是地主豪绅,还有。。。。。。”他顿了下,没说官员,东林党、西林党之类的,他们都是不交税的,“生员优免,他们以各种名义,名下聚集了大量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朝廷基本上收不到税的。”

既然生员秀才都优免,举人肯定要优免,进士更要优免,一品大员可以优免二十四人,然后拖家带口,一带一路,完美实行传帮带的路数,还有多少地是可以收到税的?

同样的,也还有其他人,拼命巴结靠拢,把自己的土地挂靠在这些人的名下。

“你看这些人,原来也是有土地的,但是他们的风险承担能力太弱,一场大病,一个灾年,就不得不把原本自己手里的土地典当出去,以此来换取生存,这几百年来,朝廷能够收税的田,还能剩下多少?”

“收不足数,就只能加税,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这只是其中之一,各地的豪强劣绅,贪官污吏,对粮食这种硬通货,更是上下其手。

大明的税其实不高。三十亩才交一石粮。而一亩最少都有一石多的收成,两三石是常态,甚至能有接近五石的,其实官方税收只有百分之三,按理来说,百姓很轻松就能完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