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点须引起注意,即此时的倒幕运动,仍然还停留在纯粹的“攘夷运动”的层面。
所谓攘夷运动,绝不是视外国人为“夷”而将之排斥出去的运动。
“夷”只是正义的反义词,一切不正确的东西都可视为“夷”这个所谓的“夷”盘踞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当然也盘踞在国家、社会之中。
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是幕府体制,
因此,我们每个人首先要『荡』涤自己心中的不正,其次就是打倒幕府。这是一场伴随着近乎苛刻反省的精神运动。
结论是,只要清除内在的“夷”在日本未来的慈父——天皇周围团结起来,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正义的力量,从而赶走外在的“夷”……这也是人们的信念。
然而,人类社会并非像人们想象得那样,全部是由单纯的无私者组成的。
其间,交织着各种困『惑』、野心、利害、怨恨、宿命等复杂的人『性』百态。正如俗话所说,欲速则不达。如果『操』之过急,以恶治恶,必将导致巨大的牺牲。
通过寺田屋事件之后发生的田中河内介父子惨遭杀害的流血事件,萨藩在人们心目中变成了单一的攘夷分子。
其结果,作为“治恶”的手段,他们开始在另一支力量——长州藩的大旗下集结。
此时的长州藩,昔日纯洁的勤皇家、后被处死的吉田松阴的弟子们已凝聚起来,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勤皇『潮』流。
长州藩世子『毛』利长门守定广作为被任命为参议的藩主敬亲的代理留守京城,并亲临那次东山翠红馆会议以来,就成为了攘夷志士的主心骨。以三条实美和姊小路少将公知为代表的宫中势力则在背后给予了他们强有力的支持。
于是,京城俨然如攘夷派的天下。志士们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出翠红馆,反复商讨倒幕大计。
对他们而言,根据敕命让将军家茂进京为数百年来之首次,已经是一大成功。
其后,再命将军上奏攘夷的具体日期。如此一来,久违的政治大权可以说就已经交还朝廷了。
“必须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打倒幕府,打开天皇亲政之道!”
为此,将要采取的行动是当时志士们热议的话题。
议论最终得以统一,是在尊氏木像枭首事件发生前后。
这就是:以将军进京为契机,首先恳请天皇行幸加茂两社M,进行“攘夷祈祷”从而立于攘夷的前沿。
从这时起,志士们之间开始频繁地使用“攘夷亲征”这个词。从表面上看,是天子位于万民先头之意,但并非如此简单。
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将军侍奉在凤辇銮舆之后,将大义名分清晰地展现在庶民眼前,从而激发志士们的斗志。
“看那队列呀,将军成了天皇的家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