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盐必不可缺。人要生活,就离不开盐。
在战乱期间,盐可以成为流通的货币,任何与盐有关的物品,都要上盐税。
在陈平心中,盐的重要性不亚于农耕。
土地盐铁为公,四政的第四条,明确的阐述了盐的重要性。
陈平十分在乎盐,亲自将贩盐的职责,揽了下来。
贩盐,陈平是有渠道的。
陈平可与糜家进行海盐经商,亦可凭借自身名望,与袁绍,袁术进行海盐贸易。
在陈平眼中,只要有盐,就能贩卖出去,就能换回钱粮。
想到了盐,陈平马不停蹄,直至海边,欲要查看盐官营。
“呼呼呼。”
大风起兮云飞扬。海风凶猛,海浪凶悍。
陈平驻马而立,看着海边忙碌的百姓,眉头紧皱。
顺着陈平的目光,海滩之上,一众百姓在不停的挖着泥沙。
快要涨潮了,天亦要下雨,为何这些人如此忙碌。
为了解惑,陈平唤来当地百姓,进行盘问。
百姓一言。
“生于海边,女不能养蚕织布,男不能耕地种田。为了活命,只有制盐与捕鱼。”
“捕鱼,何其难也。大海凶猛,小船经不住浪涛,只有在海边寻些吃食。”
“制盐,何其苦也。天地变化无常,阴晴不定,制盐需要上天的施舍。”
百姓的悲苦生活,让陈平唏嘘不已。但与此同时,陈平再次不解。
陈平不解的是,为何制盐需要上天的施舍。
百姓二言。
“民制盐,古法分成三步。”
“其一,在海滩旁挖盐池,将涨潮时的海水收入盐池中,经过晾晒,制成卤水。
“其二,卤水经过反复的风吹。日晒,蒸发结晶,形成海盐。”
“其三,将盐池中的海盐取出,去除泥沙,成为可食用的盐。”
“众人忙碌,是赶在涨潮之前挖盐池,得卤水。”
古老的制盐法,让陈平终于知晓了原因。但陈平的心头依然不解。
陈平不理解,煮盐法,较之古老的制盐法,更容易制出海盐,为何还用古法制盐呢。
百姓三言。
“海水少了,煮不出盐。海水多了,柴火消耗巨大。煮出的盐还不够柴钱,得不偿失。”
“煮盐太过费钱,富贵人家才会煮盐,我等百姓制盐,皆用古法。”
百姓的这番言论,深深的打击到了陈平。
陈平终于意识到,东汉末制盐,并不是那么容易,和想象中的海水煮盐,完全不同。
古法制盐,需要靠老天施舍,产盐量少。
海水煮盐,不受天气影响,产盐稳定,但耗费巨大。
陈平现在思考的是,如何改良制盐方法,减少损耗,快速制得海盐。
陈平不会制盐,但依靠前世记忆,陈平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少量海水不一定能煮出盐,定是海水中的盐份少了。浓缩的海水,定会煮出盐来。
百姓挖盐池,得卤水,这卤水,就是浓缩的海水。
用少量的柴火煮卤水,应该会出盐。
想通之后,陈平决定试上一试。
如新的方法可快速制盐,那钱粮之事可后顾无忧。重新建设山东半岛,亦可随意施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