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吕调阳离开座位,将朱翊钧的试卷空了出来,欧阳立等人闻言,起身过来看看到底是什么。
“神神秘秘的。”欧阳立小声嘀咕道。
等读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时候,三个人的眼神齐齐一变。
三人都是满腹经纶的大儒,只一遍就看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潇洒写意之妙,于是下意识把自己写过的类似诗词比较,发现不是对仗不如,就是景致不和,或者层次不足。
三人又用那些著名诗词比较,这一比同样明显,文字是不差,但那意境却又差了许多。而意境不差的,却达不到字字列锦之绝。
那欧阳立满面兴奋,道:“好!此乃前所未有的绝诗!当得上词出镇国,用字之妙,当世罕见!”
另一人赞叹道:“此词才情,豪迈之气跃然纸上,谈古论今,我远远不如。确如吕大人所说,警世有余,镇国不足。”
“没错,没错。”
吕调阳听后摇了摇头,“我的原话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就是镇国。而不是镇国不足。”
“什么意思?”欧阳立疑惑道。
“找到他的意了么?”
“还请吕大人明示?”其中一位大儒心思敏捷,瞬间捕捉到了什么。
“议政论证乃是读书人的天职,此篇单单看情便可位列警世,但你们为何避而不谈他的意?是看不懂,还是装的?”吕调阳严肃道。
本就严厉像的吕调阳,一旦板起脸来,连阎王也得给三分薄面。这可是杨建国的名言。
一般诗词容易共情的多是站在江湖角度,抨击庙堂,或者站在弱者角度,抨击社会。但现在吕调阳的意思就是让大儒们转换角度。
因为从他的解读来看,这是一篇站在国家角度,抨击那些顽固世家的名篇!
其中一人心领神会,再次阅读一遍。
看到最后,突然发出一声错愕,表情略显古怪,不回答吕调阳的话。
起身道:“我身有不适,需要如厕稍许,还请诸位先生先行评阅。”说完离开。
吕调阳看着和自己错身而出,略显慌张的背影,淡淡道:“溜了?”
在吕调阳眼中,这好歹还是个要脸的,有良知的。剩下那俩人还在抓耳挠腮大眼瞪小眼呢!
院正是第二个看出来的,苦笑着摇了摇头,叹息道:“以大明如今国情,当为镇国!”
接连有两人看出,而且神态异样,让欧阳立更加焦急。
“怎么,怎么就看不懂啊!”他的内心在怒吼着。
这时,另外一个人也发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用力的拍了拍欧阳立的肩膀,提醒道:“想想之前你与吕大人的那段对话。再看这篇文章,就懂了。”
“之前的对话?”
“除了毫无意义的吹捧,那就只有那段了。”想到这里,借着吕调阳当时的提议,欧阳立终于看懂了。
“吕大人,历来谈论政局,都是要求朝廷变革的,哪里有这般鞭策世家的啊?”欧阳立苦笑道。
“如果执行不下去,再好的新法也都是一纸废文!世家的力量在民间到底有多强,你们心知肚明,我们也清楚。所以,欧阳先生,此篇如何评价!”吕调阳厉声问道。
两位大儒相视苦笑,“当为镇国篇范围!”
这意味着,后续所有大儒评价此篇的时候,都会去思索其中的意!而不是单看表面的抒情怀古!
【作者题外话】:进入小编推荐期间,求银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