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很忙,尤其是在浑天谷的媒体更忙。这里聚集了各大高科技企业,更是有幕后科技时不时爆发出一个猛料出来。网络上的舆论环境对于幕后科技还算不错,一是没有像绿化危机事件时候有人出来带节奏,二是人们更关心政府将会如何解决这一次的失业浪潮。
“这次大裁员,挺恐怖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反正目前预计不会低于1000万人。”
“反正好多人都失业了,年轻人还好,主要是父母辈的人,这得影响多少家庭啊。”
“其实这些年一直在裁人,我就觉得工作不好找。”
“没想到这么突然,天天自动化办公,自动化这的那的,这突然就不需要人工作了,怎么赚钱怎么生活啊。”
“不知道啊,看国家怎么解决吧。”
相比于民众的讨论,媒体的报道和宣传更加有深度一些,深度挖掘各大工厂背后的故事。媒体的分析让整个事件更加全面,也让更多民众了解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各项影响。
媒体给事件当中的不同的元素都给出了相应的标签,每一个标签都或多或少的促成了这次失业浪潮。
首先是不同产业类型在事件中有着不同的表现,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的大型重工业企业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本身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冶炼行业,精密加工行业,还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没有进行人员上的裁撤。无人化工厂,自动化工厂更是这些企业的标配。
在重工业当中唯一的重灾区是采掘工业。更多的机器人取代了传统的矿工,每一家有实力的矿业公司基本上都进行了新系统的更新,并进行不同种类原料采掘的机器定制,矿工的裁撤就更为彻底,至于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自动化程度从有些领域上甚至更为领先幕后科技的新工厂系统。
一加一大于二,新工厂系统的到来,让厂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越是失业人员重灾区的行业,公司本身的提升就越大。
每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提升,更是完全提升了一个量级,典型的例子就是鞋企。人工制鞋的效率完全无法和机器比拟,更先进的建模技术,更快速的效率,让鞋企的人力成本大量削减的同时,也让每家鞋企的利润快速的上升。
新工厂系统对资料的要求变得更高和更重要,从侧面反应的事实就是对人们的文化程度需求更高,要求更专业,更多知识进行数据资料的设计和录入。
媒体对失业人员的主体做了抽样调查,基本上百分之七十的失业人员都是文化程度不高,从事工作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的人员。而恰恰就是这些人员,组成了华夏坚实厚重的工业基础,无论轻重。
在年龄上,被辞退的人员也大多数属于四十岁的年龄阶层,这是更真实的中年危机,面临的不仅是上有老下有小,养家糊口的压力,还有自己身体机能的下降以及行业摸爬滚打的经验归零。
国家的应对比魏来想象的来的快的多,不到一周的时间,二月中旬,随着失业人数的各项数据的公布,到来的还有全新的国家政策,紧跟其后的还有各项改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