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效果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也正是视觉效果的色彩和错觉,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视觉效果,用最简单最直接的说法,就是我们人眼所看到的效果以及看到之后我们所获得的情绪。
视觉效果无处不在,也可以说是视觉效果的设计无处不在。无论是主动设计还是被动的设计,成型之后的主体摆在我们眼前,我们都会感受到。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
在幕后科技的全息技术研究科研门类下,人类视觉全息技术是最重要的一大类,分类标准基于人类可视度,也就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最大极限。
按照人类可视度的分类标准,又划分出了星球视觉全息技术和粒子视觉全息技术,短时间内,无法展开关于星球视觉和例子视觉的研究工作。这些门类的划分,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因为就算是魏来,也对全息技术的认知太过浅薄。
现阶段的全息技术,实质上就是人类视觉的全息技术。全息技术链也需要一整套成熟的理论体系的支持,来满足日常生活中各个场景的应用。
事实上,视觉效果的技术攻关,需要解决的就是主体和背景展示的问题。主体内容多角度无障碍实时查看,背景自适应融合环境,是应用的两大难点,尤其是主题内容的多角度无障碍实时查看。
至于背景自适应融合环境,能做到,但没必要。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内容设计上,还需要进行背景的设计,让边缘区域透明,主体部分显示清晰,同时在需要进行多面显示的地方进行光线填充来解决重叠的现象。
原理很简单,就和p图一样,把人物融入到其他的背景之中。对于设计者来说,整个运作环节和过程就是先将通过息影生成器设计好的主体,放置在全息覆盖的范围之内,然后再通过调整,边缘羽化渐变,主体本身的自发光,范围大一些,覆盖其他信息。
这样人们所看到的是物体本身的光线,和自然环境的良好过渡也不会显得突兀,让人在能够准确直观的获取到信息之后,同时也不影响周边。
不过每一个全息设备覆盖空间内的背景,都不尽相同,同时还会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发生改变,如果将背景设计交给设计师来进行内容制造,工作量巨大的同时还得进行动态追光设计。
但是如果要将这些功能赋予设备本身,那么每台设备至少要拥有足够的算力,去来让物体本身自适应进行背景融合计算,成本又太过高昂。将简单的设备复杂化,是幕后科技不愿意看到的。
反复的讨论之后,技术攻关仿佛眼前也出现了巨大的难题,产品的设计再度陷入了停滞。不过这时候,魏来已经意识到了全息城市计划不是简单的技术难题,而是没有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没有形成完整的全息技术链。
魏来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独自开始进行整个全息城市的产品设计内容整理。回过头来,魏来略显苦涩的看着自己接下的这个烫手山芋,后悔的念头反复的出现在自己脑海之中。
人类通常会犯病,尤其是在有了巨大成就之后,换句话说就是膨胀了。在光影秀之后,魏来自信自己和研究中心的员工能够解决眼前的问题,可现实却无情的给魏来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