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位于燕州境内,是安石城之后的第二座城池,也是林毅此行的目的地。因为安石城陷落,此时的渭城全城戒严,一队队官兵不时出现在城楼各处,严密监视着蛮族动向。
在距离渭城大约两百里的官道上,有一支军队正快速地朝渭城行进,正是秦燕归统领的十万大军。
大军行至离渭城一百里处,秦燕归忽然下令全军原地休整,而他自己则是来到全军阵前,不停地向前方张望,似乎在等待什么。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一名哨骑出现,急速朝这边驰来。
“敌军何人为帅,一共多少人马,军械如何?”秦燕归问道。
“回将军,蛮族占据安石城之后并未有进一步动作,但从城上旗帜来看,乃是拓跋都亲自率领。敌军具体人数不明,但从城上守军来看,估计不下五万,且各个披甲。”
秦燕归:“再探!”
“是!”这名哨骑俯身应诺,随即一个健步跨上战马,又朝安石城方向驰去。
待哨骑走后,秦燕归并未第一时间继续行军,而是叫来身旁以为儒生模样的中年人。
“少虞,你说蛮族此次目的何在?”秦燕归问道。
顾少虞想了想,似乎也没想出什么结果,答道:“属下还想不明白,照以往蛮族的性子,打下一个城应该劫掠一番就会离去才对。可这一次他们打下安石城之后却按兵不动,似乎要大打一场的架势。”
说完,看了秦燕归一眼,继续说道:“可如果是这样,他就应该在攻下安石城之后,趁着朝廷还没反应过来,大军未至之前立即挥军南下,夺取渭城才是。可为何会在安石城停留如此之久?”
秦燕归也想不明白。
现在天已入秋,眼看冬季即将来临,拓跋都应该是继续攻城拔寨,占领更多城池才是。毕竟草原的冬天最是难熬,他的粮草补给肯定成问题。
想了许久依旧没有结果,秦燕归道:“多想无益,,我们要多加小心就是。”
“将军说的是!”少虞行了一礼,便不再说话。
秦燕归:“传令下去,全军继续前进,一定要在天黑之前赶到渭城。”
“是!”身旁传令官一声应诺,便朝身后跑去。
不消片刻,原地休整的十万大军便再次沸腾起来,浩浩荡荡朝着渭城涌去。
与此同时,在安石城一处府邸中,拓跋都正听着属下的汇报,一脸的平静。
“启禀军师,据哨骑来报,秦燕归大军现已离渭城不过两百里,相信天黑前就能到达渭城。”
说话之人名叫莫奈,人高马大,一脸凶相,是拓跋都手下第一战将。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莫奈却没有离开,犹豫了一会儿问道:
“军师,我们已经探明,渭城守军不过五千,我们为何不尽早拿下渭城,反而按兵不动?”
拓跋都冷哼一声。
“不急,渭城虽只有五千守军,但城高池深,我们就算攻下,至少也要付出上万的伤亡。到时候秦燕归大军赶到,我们如何抵挡?”
“可如果秦燕归大军到达渭城,我们在想攻下渭城就难了。难不成我们大军出击就只为了一个小小的安石城?”
拓跋都笑道:“自然不是,你去准备一下,召集两千精兵,今晚听我军令行事。”
莫奈疑惑道:“军师可是要奇袭渭城,再派大军攻打?”
“我自有安排,你听令行事即可。”
莫奈虽不明白 军师此举是为何,但还是领命而去。
...................
黄昏中,一座孤城坐落在平原之上,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有些孤单与落寞,正如那乌江边上独自面对刘邦十万大军的西楚霸王,虽勇武难挡,却是独木难支。
当秦燕归带着大军赶到渭城的时候,看到完好无损的城池,心中不觉松了一口气。
十万大军不可能尽数入城,秦燕归索性让顾少虞带领大军在城外二十里处安营扎寨,自己则带着一百亲卫入城去了。
城中有些冷清,因为宵禁的关系,这才天黑,渭城街道上已不见丝毫行人踪迹,整个县城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黑暗里,只有不时巡逻而过的士兵才给这座城市带来一丝人气。
此时城里唯一还亮着灯的地方是渭城县衙,秦燕归、渭城守将常远、渭城县令徐伯庸,以及渭城一干官吏都聚在大厅。
“徐大人,现在城中情况如何?”秦燕归率先发问。
徐伯庸一愣,没想到他不稳敌情先问民生,但还是如实说道:“城中百姓大都已离去。”
秦燕归点头道:“如此也好,否则敌军来袭,难免会伤及到百姓。”
复又问道:“那城中粮草还有多少?如果没有补给,还能支撑多久?”
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拓跋都看样子似乎要耗下去,那粮草之事可半点马虎不得。
“恰逢秋收,城中粮草充足,这一点,将军不用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