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一个猛子蹿了出去,宛如一条要跃龙门的鲤鱼。他的想法,是必须跃到整个编队的最前方,带领大家冲向岸边。
此时,船只距离岸边20链,即2海里,也即3720米以上。
学过游泳的人都知道,长游是很消耗体力的,何况还要背枪。但李云龙之所以在距岸边这么远的地方泅渡,是有他的战术考虑与苦衷的。
李云龙是在率队进行登陆作战。而登陆战是最难打的进攻战。渡海攻坚,敌前登陆,登陆战要同时对付海洋和抗击者这两个对手。登陆一方远涉重洋,兵力受限,补给保障困难,作战能力要相对减弱;海面没有掩体和遮蔽物,舰船密集,目标暴露,易遭袭击,难以发挥其固有的战斗力;受气象、水文和滩、岸地形影响,多点逐波次登、着陆,上陆初期只能聚集在狭窄的地域背水攻坚,易被各个击破等等。这些都是登陆作战会出现的困难。
所以,对登陆方的李云龙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在蓝军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完成登陆。
李云龙是这样盘算的:蓝军的兵力就驻扎在目标海岛,按理说,警戒雷达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的登陆舰。只不过在大雾天气的掩护下,在破旧的即将报废的登陆舰的表象中,蓝军是放松了警惕而已。毕竟“K”军演还没有正式开始,更何况谁能想到,驾驶舰艇的舰员竟然具备两栖作战的能力?
只要自己所带的编队能顺利到达岸边,那么登陆作战的突然性就能很快达成。到了那个时候,就有很多种办法来偷袭岛上蓝军的指挥部,来终止这场还未开始的幼稚演习。之所以说它是幼稚的,就是因为它没有和实战紧密地结合起来,有点像小孩子的过家家。
此时的李云龙,正带着编队人员,在艰苦地泅渡着。由于背着枪,他们只能采用蛙泳的姿势向前游动。在蛙泳的长游过程中,臂部动作主要是用来换气的,由此去掉了短游过程中,臂部大幅度向后拉,以借助水流前进的动作。编队人员必须加强蛙泳的腿部动作,以增强前进的动力,快速游到岸边,以减少海水对人身体的浸泡。
“收——”,是指整个大腿小腿都要收缩过来,小腿要尽量贴紧大腿;“翻——”,是指脚踝外翻,带动着小腿外侧一个角度;“蹬夹——”,就是指像青蛙那样,两腿向外划出一个漂亮的弧线,猛力地蹬夹水,以增强前进的动力。所以蛙泳讲究慢收快蹬。
编队人员默念着蛙泳腿部动作的口诀,疾速地在海水中前进着。雾气正浓,渔船大多已经抛锚等待,这客观上确保了编队游泳前行的安全。近了,更近了,李云龙明显地感觉到,水越来越浅,编队就要抵达岸边……
“哧——”的一声,渔网钩划入了顾菲柔的脚踝。海水沿着伤口浸泡,钻心般的疼痛油然而生。
为了保护李云龙,通过国安局与军队保卫部门之间的沟通,顾菲柔以杨过的名字调入“海鸥”号。国安局给顾菲柔制作的档案中是这样描述的:杨过,女,出生在富裕的温州地区,父母都是做生意的。
尽管不理解舰长冲锋的号令,但顾菲柔知道,李云龙一定有他充分的理由。所以她一直紧跟在李云龙后面,重复着“收——翻——蹬夹!”的蛙泳腿部动作,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
感知着钻心的疼痛,奋力游泳的顾菲柔,陷入了沉思。按理说,编队成海上游泳队形前行,处在前边的战士,边游泳边手持匕首开路,不应该触碰渔网啊,怎么会?——
“舰长——”郭靖靠到了李云龙身边,“编队中有不少人被渔网划伤,看来有人故意把它们布在这里。”
“我想布的是可移动的渔网。”顾菲柔强忍住痛苦,插了一句:“渔民在海上捕鱼时,常用的做法,就是在两条渔船之间架起一面大大的渔网,这样随着渔船的前行,渔网可以活动性的捕捞。这就像恶狼扑入羊群,无往而不利。如果我估计的没错,蓝军这次学聪明了,既布下固定的障碍物,更布下可移动的阻滞品。其实渔网钩到底会漂向哪里,蓝军也不知道。他们关心的,只是海面上有多了一道可移动的堡垒,阻止红军先头部队的到来。”
“‘杨过’,你是说,这类似于蓝军感应灵敏的水雷防线,它最大的威力,就在于敌人不知道水雷到底会漂向哪里,又会在哪里爆炸。所以,它就具备了很强的威慑力。”郭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