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战过程中,陈汉驻守图林斯克的潘昶格式化地部署了军队,构成了纵深战斗队形。该队形基本包括四个集团:右翼、中央,左翼和预备队。
左翼军队主要任务是坚定地‘保护’住通向阿斯特拉罕的陆路通道。中央军队的任务是防守图林斯克城和炮兵阵地一线。右翼由土尔扈特汗国的副王策凌德勒克统率的部队守卫,部署的兵力相对少了一些,但右翼靠着伏尔加河部守,普里镇的压力也最轻。同时他们还作为预备队机动使用,可以增援中央和左翼部队实施反突击。
至于最后的预备队则布置在阵地的大后方,也就是图林斯克码头的位置。
预备队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就是先机,指挥官手中掌握着一支预备队那就等于掌握着战斗的先机。
也是有了预备队才能进行长期斗争和不断削弱进攻的敌人。
陈汉的军事教材上清晰无比的点明道:“……应尽可能长久地保留预备队。因为一个将军,只要他手中掌握着预备队,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开战前,潘昶亲自视察了左翼阵地,整个战场上,压力最大的就是左翼。
俄军气势汹汹的扑来,潘昶担心左翼阵地有失,就临时决定在一线的梅丽吉诺村与二线阵地之间的三个小土丘上修筑一道临时阵地。但为了争取时间修筑堡垒,潘昶命令梅丽吉诺村的守军必须坚守前沿阵地,发挥出梅丽吉诺村战线支撑点的作用。
当天傍晚,俄军以一万三千名步兵、两千名骑兵,还有50余门大炮,向梅丽吉诺发起进攻,驻守在那里的国防军有一个团的步兵和一个骑兵营,以及30门大炮应战。
经过1小时的猛烈对射,俄军停止了攻势。夜幕开始降临,当月亮升起在天空的时候,更加残酷的夜战开始了。先是炮火对着轰,然后是火箭弹对着轰,最后是残酷的白刃战。
战斗从晚上八点十分开始,一直达到了凌晨一点钟,俄军付出巨大代价后才占领了梅丽吉诺村的外围阵地。兵多的俄军开始对着梅丽吉诺村展开进攻,可关键时刻蒋魁带着一个团的援军赶到,又把俄国人给杀退了。
到了第二天天亮,梅丽吉诺曾2次易手,激战一直持续到太阳升起。俄国的伤亡人数比国防军多出不少来,他们付出了四千人的代价,可也把驻守梅丽吉诺村的国防军整编086旅打的元气大伤。而且阵地上的防御工事也遭到了彻底的破坏。蒋魁根据潘昶的命令,将部队撤至二线。
梅丽吉诺村发生的战斗,对于双边来说都是意味深长的。俄国人表现出了自己的高昂斗志,而陈汉的国防军也表现出了自己的顽强。
那天,多赫图罗夫曾要求抓到中国国防军的俘虏,但他得到的回答是:中国人宁肯战死也不当俘虏。一旁的苏尔科夫将军在一旁说:“看来他们被打死的还不够多,应该毫不留情的严惩他们!”
多赫图罗夫带着笑容的说道:“我要用大炮教训他们!”
梅丽吉诺村的争夺战只是这场大战的开胃小菜,但多赫图罗夫却从中间看到了国防军的某方面不住,他们的炮火力量还没有俄军的强大。
结合中国人在阿斯特拉罕和古里耶夫等地修复堡垒、要塞的举动,多赫图罗夫有理由相信,中国人是把大炮都安放在了阿斯特拉罕和古里耶夫了。
多赫图罗夫把自己一半的军队放到了梅丽吉诺村,放到了图林斯克的左翼,那么他们的中路和右翼就自然兵力薄弱了。
潘昶并不在乎梅丽吉诺村的丢失,这一战让国防军赢得了增强主阵地防御工事的时间,赢得了修筑新防线的时间。
土木工事对于火箭弹和六角炮来防御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俄军的六角炮和中国的六角炮威力可不一样,俄军的火箭弹与中国的火箭弹威力也不一样。
试验场上的数据怎么也没有战场上的真实数据更准确,梅丽吉诺村的战斗,陈汉在体验到了俄军高昂的士气的同时,也历经了一场对俄军火力强度的检测。
后者的作用能够直接返回到中央主阵地,对于普里镇和三丘防线都有帮助。
梅丽吉诺村后方的新添防线就被命名为三丘防线,三个土丘的高度都有限,相对高度就没有超过二十米的,所以被命名为‘三丘防线’。
来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我看书斋手机版阅读网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