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不懂B的想法,那么就可能并不认同B的做法,虽然按照B的想法,B的做法是很正常也很符合逻辑的。
A不懂B,那么只要B的做法和想法,不触犯道德和法律,A又何必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强加给B,让B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来呢?
能力相同时,想法决定做法;想法相同时,能力决定做法;想法和能力都相同时,选择决定做法。
最简单的比喻:A去森林时,森林有狼,A因为怕狼就不再去森林,A因为森林一时有狼,而误认为森林一直有狼;A生下B之后,因为有猎人赶跑或击杀了狼,所以对于B知道森林现状的B来说森林没狼,而A因为历史上遇见过森林中的狼,而又因为怕继续有狼,就不敢去森林观察,也就导致B想去森林时,A就阻止B去森林,说有狼,而B因为没见过狼,也就不知道A所说的狼是什么,也就觉得A莫名其妙,也就出现A不懂B,B也不懂A。
父母子女之间,往往就是彼此经验不同,如同石器时代的人,只知道石器盛行时,如何使用石器生活,而出生在铁器时代的人,可能因为所受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而只知道如何使用铁器生活,而不知道如何使用石器生活。
父母有的经验,在历史的特定时期和环境下,这些经验是最优选,最好的选择,当历史不再是特定时期和环境时,可能这些选择并不是最优选,最好的选择。
有的经验,可以通用到时代变化之后,也就成了历史遗留的对的经验;有的经验,不能通用到时代变化之后,只能适用到时代变化之前,也就成了历史遗留的以前对暂时错的经验。
人变了,因为人而产生的环境也就变了,也就是说,如果一万个人,每人都变一点点,也就是每个人如果分为10份,按照每个人都变了1份,那么一万个人,都变1份,对应到时代,就是时代变了一万份,而时代变了一万份,而这一万个人之中,每人只变了1份,也就是这一万个人每人都无法用自己所变的这1份,对应到时代所变的这一万份。
如果一万个人,每人都变,也就是每个人如果分为10份,按照每个人都变了9份,那么一万个人,都变9份,对应到时代,就是时代变了9万份,而时代变了九万份,也就是这一万个人没人都无法用自己所变的这9份去对应到时代所变的这九万份。
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坚守,所以没变,然而自己没变,不代表除了自己以外也都没变,也就是会出现自己没变,然而除了自己和与自己一样有坚守而没变的人,其他人都在变,有的时代变化,个人变化不变化,都能理解和接受,有的时代变化,个人变化才能理解和接受,个人不变化就不能理解也就谈不上接受不接受,有的时代变化,彻底超越了个人,也就是无论个人变化或不变化,只要个人没有追上时代的步伐,就都不能理解也就谈不上接受不接受。
有的人,只能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不能接受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这就是后代眼中的独裁,偏执,以自己想法去干涉别人的人。
有的人,能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也能接受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这就是后代眼中的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