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丰显然很不耐烦的样子,“大清早吵着老子睡觉,怎么昨晚差点被杀,今天知道害怕了?还是你觉得这里刑具都不错,你想要试试?说吧,你要试哪一个?要试试这个鞭刑吗?”纪丰拿出一旁盐水里的鞭子说道!
在行刑前,刑鞭会在盐水里面浸泡,使之充分吸水,增强柔韧性。轩辕国表示这样做是因为干燥的刑鞭在行刑时可能断裂,一旦断裂藤条上的木刺就会扎到犯人肉里。狱方表示,也有于“刑鞭浸在盐水或特制药水中”的方法。打鞭要求一鞭下去,皮肉皆开,疼痛难忍。打完一鞭后,大夫便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受刑者不能承受下一次鞭打了,便停下来。鞭刑室非常宽敞,天花板很高,地板锃亮。在房间尽头有一列桌子,监狱的官员坐在桌子后监督行刑。在房间的另一头立着鞭刑架。鞭刑架高六尺,用木料制成,相当牢固。如前所述,刑架下有供犯人站立的木头底座。犯人将被赤条条绑在刑架上,两个狱警分立两侧伺候。打鞭时,只有监狱长官,狱卒和大夫能在场。
“我交代,我交代一切事情,我把所有事情都告诉你们!”望着那根鞭子,和满屋子的刑具,以及来自上头之人的死亡威胁,黑衣人选择妥协!
“啧啧啧,这么快就低头了?我还准备在你脸上刺点字呢!”
纪丰所说的是黥刑,又名墨刑,黵刑,刺字,前后沿用时间长达数千年。是封建国家刑罚制度中的正刑;在汉文帝废肉刑之后,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黥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被废除,而成为国家刑罚制度之外的一种私刑,根据封建统治者的需要和喜怒可以随意使用。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如秦末农民起义英雄之一的英布,曾因触犯秦律被处以黥刑。因此《史记》中称他为“黥布”,他的传记就叫《黥布列传》。中国古代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刺刻后并涂以墨的刑罚(见五刑)。墨刑在最初规定为刑罚的时候,施行时用刀,而不是后世才采用的针刺。人的面部神经是极其敏感的,犯人在被黥面时的疼痛之状可想而知。由于伤口感染,有的犯人也会因黥面而致死墨刑起源很早,甲骨卜辞中就有记载,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考证,卜辞中□字就是墨刑的会意字。同劓、宫、刖、杀相比,墨刑显然是最轻微的。但是,这种刑罚也要伤及皮肉甚至筋骨,而且施加于身体的明显部位,无法掩饰,不仅给人造成肉体的痛苦,同时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
“我交代,我全部都交代,求求你们不要在我身上刻字!”
“说吧,谁派你来的,一五一十全部给我交代清楚,不得有一丝一毫的隐瞒,明白吗?”
“是东峪国的人,东峪国王子,白沐风的手下派我门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