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葫芦街宅子只有许言夏、许亦楠许亦柏三个读书时,因为许亦楠是个松散的性子,许亦柏又安静,每日早晨宅子里基本都是安安静静的。
有了许亦枫的参与,如今每日早上,都能听到许亦枫在院子里“哼哼哈哈”的打拳声。
不过许亦枫打拳就是瞎比划,对长个子并没有什么用处。
许言夏也喜欢逗许亦枫玩,每日出门去仁济堂时,还要在出门前笑眯眯的对许亦枫道:“枫哥儿,姐姐出门去了!”
直将许亦枫气得在院子里跳脚。
许言夏到仁济堂时,沈老先生已经等在那里了。
因为许言夏是新手,所以沈老先生一般会让许言夏先到别的大夫那里观摩一个时辰,学习人家怎么问诊、怎么开方。
一个时辰过后,许言夏的坐诊号就会挂出来。
说起来,这大半个月里,许言夏的生意是最惨淡的。
因为大部分来看病的病人,都愿意到满脸白胡须的老大夫处看。
偶尔有一两个不知道许言夏挂得“丁字号许大夫”里是谁的,撞了过来,一进来见到许言夏是个孩子,还是个女孩子,也都会去找药童或是找掌柜沈炼换个大夫的号子。
原本沈老先生答应让她坐诊时,许言夏还是信心满满的。
毕竟她也是受过病人感谢的大夫。
虽然这个感谢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但是许言夏就觉得自己当时随随便便都获得了病人的喜爱与肯定,如今要在仁济堂打响名头,那还不简单吗?
但现实情况就是,隔壁甲乙丙三个号子的刘、贺、孔三位大夫门口排着队,自己的诊室外头,一个人也没有。
大半个月,许言夏还没有开过张。
在诊室里坐了半个时辰,还是没有人来,许言夏便不再继续等着了。
与平常一样,叫来两个药童,端了两个小泥炉到诊室来,开始在诊室捣鼓药膏药粉之类的。
沈老先生知道许言夏在干什么,见她捣鼓药膏,也不拦着。
因为每个仁济堂有规定,每个大夫每月都是要为仁济堂最少赚二两,才能在月终发放属于坐诊大夫的那一份月钱。
许言夏没有病人,就只好在别的地方赚钱了。
还别说,她制的那些跌打损伤丸、活血润肤膏之类的药,确实卖得很好。
尤其是新近捣鼓出来的那个雪肌膏,是祛疤美白,还能当妆粉擦,县城的姑娘夫人都十分喜爱这雪肌膏,一下子就打响了名头。
沈炼还将这药膏弄到府城仁济堂去了,就当这一种药膏子,每月许言夏就能得十几二十两的利钱。
所以,许言夏不正经在诊室等着病人来,沈老先生也不管,甚至默许许言夏去琢磨新的药膏子药粉之类的东西。
他老人家打心里就认定,许言夏在调制药材方面,有无人能及的天分。
因为他也照着许言夏给的方子亲自熬过雪肌膏,但是熬出来的就是没有许言夏亲手熬出来的那么清香雪润,总是摆不脱药材味儿。
(大家端午安康。还有一更,可能要晚一点点,大概在十二点以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