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州以东,嵩山北瞰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汴地,素为京畿之处,《诗经》言道:“嵩高惟岳,峻极于天”。
嵩山南麓建有一座阁楼,阁内有一石碑,此碑乃历代前贤所篆,碑高数丈,宽约丈许,碑首上面是祥云浮雕;碑面篆刻额文,额文两边有双龙飞舞浮雕,两侧是麒麟浮雕,端的是庄重宏伟气象不凡。
此际正当巳时,石碑前站立着一位四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正凝神观摩碑文,男子身穿黑袍,生得一张长方脸,长须短髯,气度沉凝内敛,腰间挎着一柄三尺来长唐刀,刀身笔直修长尚未出鞘已透出一股锋锐之意,中年男子身后站着四个带刀护卫,四人双眸凌厉一身煞气,一看便知是久经战阵之人。
“这些文人墨客有些意思,此碑文运笔处竟是有一股锋芒之意,与我《百破刀法》倒有些相通之处……”
中年人正自瞧得出神,忽而听得下方山道传来阵阵喧闹之声,不由剑眉微蹙道,
“何人在此喧闹?”
“禀大人,山下来了许多江湖中人,”
当首那护卫见中年男子相问,连躬身上前答话,话刚说完忽而一顿,嘴上试探道,
“要不要属下将他们赶走?”
中年男子闻言,双眉紧皱面露沉思之色,稍许之后,忽而一笑道,
“不用,水浊了才好抓鱼,就让他们闹罢…..”
嵩山最高峰通天峰峭拔千丈高耸入云,在其山顶有一座山石雕刻的佛像,佛像高约数丈宽只丈许,微闭眼眸双手捏印,晨光照耀下光晕闪闪,极尽威严庄重之态。
那佛像前端坐着一位须发花白的少林僧人,僧人形容枯犒双颊深陷,对于不远处江湖众人的喧哗之声犹如未闻,手中挂着一串佛珠兀自在那念经,若是牧晨在此,定然识得此人,正是少林派得道高僧法号普善。
普善周身不远立着几个少林和尚,行痴郝然在列,行痴站在师父普法方丈身后,一双虎目四下扫动,瞧着对面江湖各派众人一脸不耐之色,暗道师伯与人切磋武艺,怎地平白多出这许多人围观,只是他们打着除魔卫道的名义倒也不好拒之门外,莫要生出事端才是。
众人自巳时一直候到午时将近,始终不曾见蝠老魔现身,早已心中不耐,雪山派陆掌门眼眸凌厉扫了四周一眼,未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处,忽而冷声道,
“哼,这魔头莫非得到消息,不敢前来赴约不成?”
“若真如此当真便宜了那老贼,我等损失甚微,倒是陆兄你雪山派死了许多弟子…….”
雪山派众人身侧,一位身形略胖留着山羊须的老者阴阳怪气叹息一声,惹得雪山派众人心中不忿,正待说话,却听身后一人道,
“躲得过一时能躲一辈子不成,蝠老魔凶残成性惹了武林众怒,纵然上天入地,也要杀了这个畜生……”
雪山派身后站着一处人马,正是白云观之人,说话的是位五十来岁的老者,那老者尖嘴猴腮双眸凶光外露,众人朝他瞧去,见他相貌丑陋浑身煞气惊人正是白云观陈长老。
“阁下好歹是武林前辈,何故满嘴污言秽语惹人笑话。”
却在此时,一道清朗之声突兀响起,众人抬眼望去,但见一位三十来岁的青年男子站在众人身后,那人相貌清秀留着八字胡须,双手抱剑而立,给人洒脱不羁之感。
“你是何人?”
白云观陈长老见有人出言顶撞面色微沉,双眸上下打量那抱剑青年,身后一干白云观弟子纷纷怒目向那青年望去。
“在下只是无名小卒罢了,说了阁下也未必知晓,不如不说。”
青年淡淡瞥了白云观长老一眼轻声开口,说话间双眸四处扫动,见众人朝自己看来面色古井无波,抬眼瞧见行痴正呆呆望着自己,青年嘴角含笑朝他轻轻点头,行痴眉头微蹙,双眸中神光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
八字须青年眼眸转动,忽而瞥见侧后方站着一行数人,数名中年男子簇拥着一位相貌普通的年轻女子,摩尼教护法甘邪正在其中,青年深深瞧了那女子一眼,眼中露出一抹笑意,引得那女子微微蹙眉。
白云观长老扫了那青年周身一眼,冷哼一声道,
“你说老夫满嘴污言秽语,不知阁下又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只盼阁下留些口德。”
那青年见白云观长老面色发寒心中不怵,面色平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