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人。
这是杜玲珑为余思鸣最终找到的群演人数。
然后等到人都到齐后,剧组便立即开始了影片的拍摄。
……
午夜,月明,灯冷。
一排用天线掉着的“路灯”凭空挂在天上摇摇晃晃。
“无数”个全身覆盖麻布的男人在艰难得上下行走着。
巨大的包袱将他们的腰全都压得弯弯的。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个人停下脚步。
他们全都睁大眼睛看着前方,那一双双眼睛,就像一根根火把一样明亮。
巨大的摇臂在不停晃动。
克里斯蒂娜双腿骑在最高处,把着摄像机在记录着一切。
余思鸣则坐在远方,目光炯炯得盯着监视器。
一贴一贴的画面在眼前划过,余思鸣皱眉喊道:
“cut!!”
“克丽丝,画面太暗,加灯光!!”
话音刚落,一旁的灯光组就开始飞快得调整起来。
然后经过一番忙碌后,拍摄再次重新开始。
……
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再一次得背起了行囊。
弯弯的腰椎就像天空的满月,一双双眼睛无比得温柔又无比得坚定……
巨大的摇臂在天空中不停摇摆。
镜头记录着高山,又记录着行人坚如磐石的脚步。
随后,一双双眼睛又映入眼帘……
拍摄到空中画面后,摄像机又拍摄了地面画面,侧面画面,以及从高山上俯拍的画面。
这其中有众人的众生相,也有傅文璞夹杂在人群中的独拍。
然后拍完旅程后,又会拍工作。
拍完工作后又会拍眼睛。
克里斯蒂娜几乎用摄像头贴着每一个人的“脸”都拍了一遍这才善罢甘休……
反正这一整夜就是拍呀拍,拍呀拍……
直到启明星亮起时,这一晚伟大才终于被收起。
……
第二天下午,带着这些珍贵的画面,余思鸣便与剧组一起,赶往了下一个拍摄地。
……
而这次,除了要拍摄一处工地的工作镜头外,余思鸣还要采集沿途风景。
所以他们这次,没有开车,也没有坐飞机,而是坐火车前往下一个拍摄地巴彦淖尔的。
然后这一路上,风景简直美极了。
克里斯蒂娜一刻不停地在用摄影机记录着这一切。
而且由于沟通顺畅,他们还可以到火车顶部拍摄。
甚至打开车窗放无人机都是可以的。
……
一路美丽如天堂。
等到到了巴彦淖尔后,紧张的拍摄工作又一次重新开始。
无数尘土飞扬……
无数群众演员在巨大的场地内不停得忙碌。
而手持摄像机的克里斯蒂娜,则保持着绝对的冷静。
哪怕对面的喧嚣声已经沸反盈天,克里斯蒂娜仍旧不为所动。
因为在剧本中这段剧情是以白描的形式出现的,那么转化为影像,就必须保持文本与画面的冰冷。
然而想要达到这种冰冷,唯一的手段就是距离。
越是遥远的距离,就越能保持画面的客观性。
但这个对构图来说,却是致命的。
因为距离越远,所需要容纳的环境就越多,而容纳的环境越多,就越不容易保持画面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