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这样生活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龙伊然又给他布置了一项任务。
那就是,每天至少做一件让自己真正开心的事儿。
可是……
这东西真的好难啊!!
真正开心……
……
什么事情才能让自己真正开心呢?
骑马?
弹琴?
旅游?
书法?
放风筝?
跳舞?
读书?
k歌?
……
余思鸣尝试了很多很多。
但最后他才真正发现,一个人真心的快乐,真的不容易。
所以最后,余思鸣能坚持下来的,也只有画画这一项运动了。
风花雪月,女人茶几,苹果香蕉……
凡是物体,余思鸣都喜欢安静得画上一番。
然后等到闲暇时,他还会到楼下陪一群老头老太太们下棋打麻将。
总之,生活的快乐其实是很简单的。
可是……
虽然余思鸣已经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快乐,虽然他笑起来仍旧灿烂,但作为一个曾经下过地狱的人,事情真的这样简单吗?
……
除非,余思鸣从今天开始不再拍电影了,不然,那种地狱的煎熬,随时会常伴他身边。
……
这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作为一个导演,假如你想要给观众传达一分的快乐,那么首先你自己就得有十分的快乐,不然,你根本就没办法通过种种“文本”“映像”“画面”“色彩”“人物”等各式各样的“阻隔”的消磨。
要知道,从抽象到具象,中间每多一层转换,就会多不止一道坎的消磨。
作为融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电影,这其中的情绪损耗,没有具体导演过电影的人,根本就无法想象。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拍电影,拍好电影会那么难的原因。
……
思考着这些,余思鸣脑海里时不时得会划过周星驰的身影。
这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但同时,在电影辉煌的背后,同样也隐藏了他无数的沉默寡言,以及无数的痛苦与煎熬。
这种体会余思鸣感同身受。
因为这其中的每一份付出,除了身体上的,最重要的是还有心理上的。
越是天才的人,在心理上,对情绪的付出也会越多。
久而久之,在这种付出达到某种临界点后,天才这个人,就会逐渐丧失一些东西。
譬如说,日常生活中的情感表达,以及情感付出。
这些东西都会丧失。
因为在电影拍摄时,你已经把这些东西全部透支了。
然后再等到回到正常生活,你再想拿出来时,你就会突然发现,特么的,拿不出来了……
因为……
在那些透支的时间里,在你的潜意识深处,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别诡异的心理结构。
而想要再将这个结构打破重组,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
无语得看着星空,余思鸣突然又想到了另外一个人,那就是……
王家卫……
……
所以说,但凡能长久拍出好电影的人,通常心理都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