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谁知道吕诲还要来一下,于是就悲剧了。
嗖的一下,吕诲就冲了过去。
他也傻眼了。
老夫怎么就冲过来了?
他看到了沈安眼中的戏谑,那戏谑渐渐变成了狰狞。
这小子绝对敢当朝动手。
想起沈安曾经在朝堂上动手打人的丰功伟绩,吕诲后悔了。
沈安举手,准备给他来一下。
“好了!”
关键时刻,赵曙发话了。
而吕诲也及时来了个刹车,停在沈安身前两步开外。
好险啊!
沈安冲着他狞笑了一下,那股子沙场煞气一下就笼罩住了吕诲。
吕诲面色发白,顾不得什么面子,快速后退。
直至退到后面,他才松了一口气。
赵曙看了他一眼,然后问道:“钱庄的章程可有?”
包拯说道:“陛下,此事涉及机密……若是被人提前得知,会不会弄出些东西来?”
这等事儿不是不可能,而是非常有可能。
包拯看了吕诲等人一眼,那股子不信任溢于言表。
党争终于成型了啊!
沈安见了并未遗憾。
在他看来,要从既得利益者们的身上割肉,不斗争是不可能的。
斗争就要抱团,抱团就是党争。
来了好啊!
他心中欢喜,觉得这样的局面最好不过了。
“陛下,所谓钱庄,就是利用利息来吸引百姓存钱,百姓得了好处。而钱庄拿到这些钱之后,可以放贷……比如说商人差钱的,以往只能去借高利贷。那来钱庄如何?咱们给出的利率比高利贷低,而且信誉有保证,不会坑人。这样的钱庄,谁会不来?”
说到这个,沈安不禁神采飞扬。
“百姓有利息,朝中有了钱财去放贷,缺钱的人能用更低的利息借到钱,陛下,诸位,这样的钱庄,能不能开?!”
“此事老夫觉着能行。”韩琦率先表态,他对沈安微微颔首,以示赞赏,“高利贷诟病颇多,不但让百姓破家,更是土地兼并的主因。以前朝中不是没想过抑制高利贷,可朝中也缺钱啊!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陛下,沈安的这个建言好,一箭三雕,好啊!”
曾公亮赞道:“臣看可以试试。”
赵曙不禁就笑了起来。
从免役法之后,君臣都学会了一招:有新兴事物出现时,咱们若是没把握,那就先试试。
所谓试试,就是寻个地方做试点,成功就顺势铺开,不成功也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总结教训从头来过。
包拯是前任三司使,他很认真的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有极大的可能会成功。”
他看了吕诲一眼,眉间多了不屑,“大宋缺钱,民间有钱,只要能把钱给引出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此事,臣赞同。”
王安石一直在思索怎么解决民间的疾苦,出班后,一番话让人感到了振奋。
“陛下,民间长久以来,每到青黄不接时,那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臣想过许多法子,原先还想过各地官府主持,百姓缺钱的就借贷给他们,利息低一些,这样百姓就能渡过难关……”
这不就是以后青苗法的雏形吗?
老王还是想到了这个啊!
沈安暗自佩服着,但对于青苗法他并不看好。
“可臣想来想去,却发现了一个问题。”王安石看着很痛苦,“臣原先想利息最多两分,可地方官吏会不会趁火打劫?弄成了三分四分甚至是十分?臣以为很有可能。如此良法就变成了害民之法……”
老王竟然想通了?
沈安不禁笑了。
这可是蝴蝶的翅膀了吧?
“吏治不清,则此法不可行。”王安石看来对此很清醒。
赵曙赞道:“王卿此言甚是。”,他对沈安说道:“此事如何施行?”
沈安说道:“钱庄是大宋钱庄,可由三司单独管辖,地方官吏不得干涉,这是必须的。”
历史上的青苗法实施后,就变成了地方官吏敛财和搞政绩的工具,惨不忍睹。
赵曙点头。
“其次便是贷款不设限,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沈安深知下指标的坏处,所以很清醒,“钱庄下去之后,只负责收钱存入,以及贷款。唯一有一条,就是地方官员有义务提供贷款人的消息。”
否则骗贷频繁发生,这事儿可就没法办了。
“最后就是利率要低,要让百姓不至于倾家荡产!”沈安拱手道:“陛下,大宋百姓如今比以前好了不少,可若是遭遇了天灾人祸,依旧会破家。所以臣请行钱庄之法。”
这又是新法!
沈安竟然不托言钱庄,而是冠以新法之名。
这是什么?
这是宣战!
赵曙不禁精神一振,说道:“此事你与韩卿多多商议,做好了准备报于朕知晓。”
这就是同意了。
沈安大喜过望,说道:“是。”
这些年的经商经历和朝堂经历,让他对大宋的情况很是了解。
再加上前世的耳闻目睹,让他有信心把这个钱庄弄成功。
而且钱庄一旦取得成功,后续多种好处将会一一显现。那时候的大宋……
那时候大宋就能用金融手段去搅动风云,不流血的战争成为可能。
他回身,看着殿外的阳光,微微一笑。
这个大宋,真的让人欢喜啊!
……
第三更送上,晚安。双倍月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