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对于这些李谅祚自己再清楚不过了,对于四人的劝谏李谅祚一概不听,因为李谅祚之所以决定要微服探访大宋是有自己的考量的,无论是前世的李爽,还是今生的李谅祚对大宋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李谅祚前世的记忆力大宋只是一个国富兵弱、重文轻武的王朝。
可是李谅祚却逐渐发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大宋国富不假、重文轻武也不假,可是不见的是真正的兵弱,如果真的是军队软弱战斗力不强的话,在这样一个三国鼎立的乱世之中,大宋就不可能屹立于中原。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李谅祚决定要亲自去大宋探查一下虚实,看看大宋到底是如何富庶,大宋的军队到底是真弱还是假弱;李谅祚一直信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李谅祚相信自己双眼看到了,作为一国之君、夏军的最高统帅,李谅祚必须要对自己的敌人十分的了解,为了一统天下超越大唐盛世的目标,李谅祚决定亲身赴险。
尽管四人百般劝说,可是李谅祚心意已决,李谅祚对四人说道:“朕心意已决,你们就不用在劝了,朕离开的事情要严格保密,朕会随大军回到丰州之后在动身;此次朕秘密出巡是为难绝密,出了你们四人之外朕不想让任何人知晓,朕会带李毅前往,只有小卓子则留在丰州,另外你们找一个跟朕长相相似的人顶替一下。”
众人看到李谅祚竟然下了如此大的决心,只能遵旨道:“是,臣等领命。”
在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李谅祚从丰州出发来到了朔州,朔州原本是北辽节度副使萧远山的驻地,可是如今朔州已经插上了西夏国的旗帜,在夏军进驻朔州之后,萧远山并没有立刻离开,可是随着时间的增加,夏军和北辽军之间冲突不断,在李谅祚的不断施压下,耶律洪基被迫下令让驻守在朔州的北辽军北还,虽然朔州在名义上还属于北辽,可是实际上已经在西夏国的控制之下了。
当然耶律洪基也不会白白让出朔州的,李谅祚仿照后世西方军队入侵大清时的做法,和耶律洪基签订了一个《租借法案》,李谅祚承若向北辽军提供三万轻骑兵的武器装备,以换取对朔州的使用权,权限为五十年;在这样的情况下耶律洪基才答应将朔州租给西夏国。
当然这所谓的三万轻骑兵的装备不可能向夏军如此精良,很多都是李谅祚从大同的武器库里搜刮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以前打扫战场得来的,可以说李谅祚用一堆破烂就换取了整个朔州两城四县大小六座城池。
李谅祚在朔州休息一日,然后跟随隆泰商行的一支商队出发经过武州从宁远镇进入到大宋的境内,朔州虽然以前地处宋辽边境,可是长年的和平时光使得这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榷场为中心的边境贸易使得边境的百姓越来越富足。
随着越来越接近大宋的过境,李谅祚内心越来越激动,但是很快李谅祚就彻底推翻了自己对于历史中大宋的认识,在历史的记载中由于大宋失去了燕云十六州,所以在军事上一直处于被动防守的状态,由于没有长城的保护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只能龟缩在城堡之中;但是眼前的这一切让李谅祚彻底改变了这一看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