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鸿儒这些到蜀川来说是静极思动,突然想出门游历,其实主要是来看儿子的,不然以天下之大,他直接跑成邑来就不走了是什么道理?
他其实并不是一心一意只想隐居乡野作学问的,毕竟肚子里的东西积攒得多了之后,总有一种拿出来晒晒的欲望,大学问家也不例外,不然陈琼前世负天下大名二十载的王荆公也不至于落个惨淡收场。
不过徐鸿儒命不太好,虽负天下大名,但是却一直都没有起用的机会。这一次听说儿子在蜀川得到高勇信重,连续主持了两界科举,已经隐隐有蜀川文坛之首的意思,于是就想过来看看。一方面徐邈离家已久,徐老夫人惦记,徐鸿儒为了让她安心,所以要替她来看一眼。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对科举这种新颖的政治制度也很好奇,而且他既然不是只知道皓首穷经的道学先生,自然可以轻易看出科举制度其中蕴含的巨大危险和机遇,也实在担心徐邈不知深浅,被别人利用。
所以第二次科举之后不久,他就从关中老家赶到了成邑,见到了徐邈。父子两人见面,徐邈自然是又惊又喜,有很多话要说。
徐鸿儒在成邑待了一个多月,从徐邈口中详细得知了他这段时间里的所做所为,自然也就知道了陈琼。不过徐邈对自己家老头子也不是知无不言,起码并没有说震动天下的陈涉义军其实是陈琼挑拨的,只说陈琼在朱家镇救出陈涉之后只身赶往汉中游说兰陵王救灾,但是陈涉等人上无片瓦遮身,下无颗粒入腹,这才熬不住抢粮,然后越闹越大,逐渐有了后来的声势。
徐鸿儒倒是没想过儿子会为了外人骗自己,虽然觉得陈涉起兵实在有点容易,不过想来蜀川百姓被荼毒日久,又逢大灾,所谓干柴烈火,一点即燃,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在成邑的这段日子里,徐鸿儒除了确定自己的儿子的确很受高勇器重,并不是被推出来背锅的天命之外,听得最多的就是陈琼。从在汉中操纵舆论洗白陈涉,到驱虎吞狼,用灾民来解决官府难以解决的地方势力。再到后来献策科举,一举瓦解了蜀川文坛的抵抗,每一次都是神来之笔,不但如天马行空,而且一旦计出,就算别人明知中计,也仍然无计可施。
刚知道这些的时候,徐鸿儒还很担心这个陈琼是个弄权之人,毕竟从陈琼的手段来看,其人弄权之术已经炉火纯青,不但不似少年,甚至就连老于政事的朝廷大员都想不出来。
但是当知道陈琼在青衣江悬壶济世,主动抗灾防疫之后,他对陈琼的观感就变了很多,再听说陈琼防疫之后没有休息,立刻远赴泯江寻求治水之术,敢为前人之先,忧国忧民之心见于行动,不禁感叹自己无缘得见,没想到即将离开成邑的时候,居然在码头上遇到了被顾采带回来的陈琼。
因为泯江上的渡船空间不大,所以陈琼并没有带上高勇拔给他的神策军护卫,毕竟以他们四个人的武功修为,放眼天下能给他们带来危险的人一共也没有几个,更不是区区几个神策军将士能保护得了的,甚至有顾采在,他们连随身的行李用具都可以省了,自然有沿途官府供应。
所以此时下船的只有陈琼四人加上一个婴儿。
陈琼本来个子就矮,这一段时间里劳心劳力,虽然仗着身体素质好没有生病,但是却瘦得厉害,简直称得上形销骨立,一身素色青袍披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就连本来俏丽无铸的容颜都显得憔悴很多,所以徐鸿儒开始的时候还真没猜到天天被自己儿子挂在嘴边的天才人物竟然长得如此不起眼。
而且陈琼虽然瘦得厉害,但是本身的年纪仍然掩饰不住,徐鸿儒一眼就看出陈琼年方弱冠,怕是连成年都还没到,所以也怀疑他从前的诸般举措都是别人教的,所以才用陈琼对徐邈说过的话来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