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陈琼去苏州劝宋宪坐视赵沐逃走这件事上,宋宪多少应该算是让陈琼给坑了。虽然陈琼有爵位在身,但是他在江南道并没有官职在身,宋宪完全不需要听他的。
而且严格来说,陈琼在蜀川挂官而去行为,按周律是可以问罪的。只不过他这个干法很符合文人视功名如粪土的价值观,再加上赵煜纵容,所以才没人追究。
当然既然没人提这件事,这件事本身担负的罪名也就没有消失,这时代可没有追诉期的说法,只要有人想搞事,随时都可以拿出来指责陈琼是戴罪之身。更不要说赵沐从前告陈琼行凶杀人的罪状也还没有撤销,所以无论如何,他都没有权力指导宋宪。
对于宋宪来说,赵沐的船队经苏州入海而逃,虽然没有上岸攻击,但是仍然穿过了苏州地界,他没有出兵拦截,一个纵敌入海的罪名肯定是跑不掉的。
宋宪也是官场的老油条,当然知道坐视赵沐经过会有多大的麻烦,他当时最好的应对方式是派兵沿河骚扰,至少也要做出阻拦的姿势,而且抛开良心不提,这一战当中死的人越多,宋宪的罪名就越轻,毕竟赵沐举江南之力叛逃,整个江南道只有宋宪抵抗了一下,就算拦不住也可以说是非战之罪。
但是具体到宋宪的身上,他既怕惹恼了赵沐,真的下船攻打苏州城,也担心死了人之后不好收拾。
他又不是第一天当官,很清楚开仗容易,打完仗之后收拾残局才是最麻烦的,他刚到苏州不久,位子还没坐稳,一个不小心没准就翻车了。
所以他当时听从陈琼的建议按兵不动,其实就相当于站队,看起来站的是陈琼,其实瞄准的是陈琼身后的高勇。
事实也证明他这么多年混官场的经验很有用,无论是高勇还是陈琼都没有让他背锅,高勇回师场州之后给皇帝的奏折里替宋宪说了不少好话,陈琼更是亲自上表,把坐视赵沐出海的责任都揽到了身上。
当然陈琼和高勇的办事风格不一样,并没有像高勇那样把回护宋宪的心思堂堂正正地摆出来,毕竟大家都知道高勇是赵煜的亲信,站高勇就相当于站赵煜。陈琼的立场就不一定了,不提陈琼窜纳陈涉起兵和在蜀川搞土改,起码赵煜屡招陈琼不至,陈琼就没脸说赵煜应该无条件相信他。
所以陈琼另辟蹊径,根本不和赵煜讨论放走赵沐的责任划分,更不会说这个锅由他来背,因为他很清楚这个锅他不够资格背,真要是扣下来,保证连宋宪都一锅烩了。
他给赵煜描述的是放赵沐出海去十一区的好处,为此甚至又给赵煜画了一张周朝疆域略图。
从略图上可以看得出来,周朝有相当长的海岸线,长度甚至不小于陆地边界。同时陈琼在图上指出,赵煜要开疆拓土,除了攻略西域之外,走海洋路线也是可以的。
财富来自海洋,危险也来自海洋,就看朝廷对海洋的态度是什么样的。
在这个前提上,放赵沐出海,一方面可以消弥掉发生在自己腹心之地的战争,不牵扯朝廷可以用在西进攻略上面的精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赵沐先替朝廷开发东海地。以朝廷和赵沐之间的实力对比,只要重视海军建设,经略东海只是举手之劳。
同时陈琼也毫不避忌地说明,自己确认赵沐去的东海大岛出产贵金属,但是生活资源匮乏,朝廷可以用很低廉的付出换取那里的贵金属,这相当于是让赵沐给朝廷打工。
总而言之一句话,把赵沐拦在江南,朝廷就得调兵平叛,而让他出海向东,不但不动刀兵,以后还有大大的好处,至于能得到多少好处,就看赵煜打算怎么作了。
事实上陈琼不但说明了赵沐东去的好处,还建议赵煜赦免赵沐叛逃的罪名,鼓励亲王们出海封建,毕竟大家同源同种,打断骨头连着筋,以中华文明的凝聚性,难道还会比不上前世的英美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