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继续为宰相,朝中多有文臣不乐意。
作为一个主战派,他能混到今日的地位,期间经历的风雨已经被众人忘在脑后,现在大家都在瞻仰他的风采。
同时掌握这在大宋历史上军政大权,这是大宋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士大夫一个阶层群体独大的局面开始被扭转。
虽然赵似对朝政还处在完全不熟悉的地步,但是他完全信任章惇。有个主心骨可靠,比历代新上任的皇帝都要好很多。
登基不久后,赵似便单独召见章惇,“朕得以继位,赖先帝与章相公。先帝忽然驾崩,群臣上下都不安,朕只能仰赖相公稳住乾坤。日后朕处理天下事务,请章相公不要嫌弃我年少愚钝,为了大宋社稷,章相公可直言面刺耳。”
章惇直言道,“官家要想做好皇帝,只需要做好三件事即可。第一,继续推行改革,此为顺应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以保民生;第二,官家为帝,自然要用人。”
“老臣为宰相虽然时日不多,可是如今满朝文武上上下下每一个人的为人老臣心中都有数。臣希望官家做主时,可以知会臣一声。”
“第三,此时西夏臣服,是我大宋对外扬威绝无仅有的好机会。臣恳请官家,积极准备军事,我们大宋将会在十年之内,与夏辽再次开战。”
赵似之前也听过要废除澶渊之盟的风声,但是他一直以为只是有些小傻瓜异想天开而已。
赵似听到章惇这么说,神色还有些慌乱。
他没打过仗,不知道能不能做的和哥哥一样好。
章惇看到赵似的神色,知道他的心思,便安抚道,“官家,不用担心。就是汉武帝唐太宗,也是经年累月才学会做皇帝。先帝也是一点一滴学起,只要官家肯用心,能够接受忠臣的逆耳之言。这些都不是问题。”
“有宰相这句话,朕安心多了。”
“这外患大事,我宋自从建国以来就有。早在商周时期,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如今也是如此。社会安定和对外战争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两件事。”
“虽然不久前,官家让西夏臣服,还设置了二州。但是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胜利。中国和异族之间的矛盾从来就没有消失过。此时的胜利不代表什么。以西夏和辽国的实力,再以如今西夏、辽国、大宋三足鼎立的局面,大战迟早要爆发。必定有一方要遭到损害。”
“澶渊之盟,对大宋来说是对外战争的失败,只是用外交挽回了一二成。这意味着大宋和辽国平起平坐,事实上辽国从来没有满足于仅仅和大宋做个兄弟国。”
“北方的牧民,从来都是用贪婪的眼神看向我中国,他们想要占有我们肥沃的土地,抢走我们的文化。这种矛盾是不可能消失的。”
“要想获得安宁,只有把他们打服。”
赵似听了这话,忍不住问,“章相公,这也是先帝的意思吗?”
“如何不是?”
赵似语塞。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宋的卑躬屈膝被美化成了一种爱好和平的民族气质。
实际上和平只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一个国家要想国泰民安,必须要拥有强悍的武力,还必须时不时彰显一下。
赵似显然也是受了那种和平思潮的影响,他觉得打仗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毕竟在底层挑粪与人佣耕的不是他,他当然觉得还是和平更好啦。
章惇只能像个老父亲一样,继续耐心的给他讲解这些道理,随后他肯定了赵煦的想法和做法,“先帝攻打西夏,也是酝酿准备了很久。治国必须要考虑长远的利益,绝对不能简单的只考虑今天。”
……
赵似很用心的听着,也很严肃的考虑这些问题。
但是赵似毕竟不是赵煦,赵似有个致命的缺点——没有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