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苏有容的智慧
毕隽变得沉默寡言。
没有怠工,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每开荒一亩地,府衙赠送粮种两斤。每户种粮三亩,赠送一把锄头。”
毕隽统计了粮种和锄头的数量,完全可以应对当下需要迁移和安置的百姓数量,就做出了这个决定。
以此来鼓励百姓多开荒种地,好让波宁府的粮食能够自给自足。
“我的天,官府送粮种和锄具,我没听错吧?”
“不能吧,老汉我活了六十八岁,从没领过官府的一粒粮。”
“官府不多收咱们的粮食,就已经是烧高香了,哪敢奢望官府送粮送农具。”
告示粘贴在试点的香山县城各处,百姓们也只是瞧个热闹,没有人会相信。
从所未有过的事,让人相信个屁。
当有人的田地经过测量无误后,当真从县衙里领取到了粮种和锄具,百姓们这才开始将信将疑。
“我的天,我新开垦了三亩地,真的领到了六斤粮种和一把锄头!”
“这是俺刚领到的十二斤粮种和锄头,是真的,达到条件的都快去县衙领,晚了就没有了!”
越来越多的人领到了粮种的农具,这让百姓们确信,是真的。
一时间,百姓们哗然了。
纷纷前往县衙领取粮种,但是开荒的热情并没有就此点燃。
“土地撂荒太多,百姓还是不够,这还是在香山县。定海县不用说,句章县的撂荒土地更严重。”
“百姓们担心,刚把荒地开垦出来,官府就没收了,或者收取重赋。”
“百姓最大的顾虑,还在豿患和苛捐杂税上。”
“种多了,豿人来了就白种了。要是苛捐杂税一多,种得越多,被征收的杂税也就越多。”
毕隽视察香山县乡村,听到各种声音,心里异常沉重,安逸的那番话,再次涌上心头。
毕隽向县令县尉等人交代了各项事务,骑马前往丰华县的路上,看着大片大片的良田撂荒长草,心里又堵了起来。
“这些撂荒良田,在仁宗时期,每亩能卖十八两纹银。”
“太平时期,哪有田地撂荒,深山老林里都被人抢破头。”
“现在这个时期,都是这般模样,要是天下大乱,豿人趁势攻掠东南,那么东南数省都会如此,甚至更加凄惨!”
毕隽又想到了那封密报,安逸等人的话。
……
北疆。
苏有容在高丽省巡查,来到安逸看中的天然不冻港。
高丽总兵古达和代布政使刘元佐陪同在册。
楚源死后,朝廷新任命的布政使还没到高丽,就不幸落马而死。
苏有容就以北疆总督的身份,让左参议刘元佐暂代布政使一职。
至于那个倒霉的布政使的死因,也没人去追究。
海阳县令李庄说道:“大将军,去冬姑爷来到这里,想要在这里搞个海港,只是这犬牙交错的巨石不清除掉,是搞不成的。”
苏有容眉头一皱,问道:“为什么要搞掉这些石头?”
众人一愣,不知道大将军为什么要这样问,不搞掉大石头没有路,怎么来回?
主簿焦明诚笑着道:“大将军的意思是,可以堆土石将这些巨石填埋,正好从这里堆出一条斜坡直达海边。”
“这堆土填路,实在是太简单了。”
众人扶额,真是一叶障目不见秦山,钻牛角尖了。
“先不要动这里,等波宁海船可以出海,再来开路也不迟!”
“大将军英明!”
众人也不知道,属于自己的海船,要什么时候才能开到这里。
这时,信骑来了,带来了刘铜传出的密报。
苏有容看了密报,神色变得无比凝重,心里是五味杂陈。
苏家数代近百年守护的大周,她为之浴血守护的大周,要走到尾声了。
苏有容将密报递给了四大帅之一的古达。
古达接过密报,一看,瞪圆了眼珠子,喉管不住耸动,不住地吞咽着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