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十四年,北方安定。
大明内讧。
关西七卫的神机营哗变,两万大军攻占赤斤蒙古卫,兵锋直指汉王朱高煦坐镇的肃州卫。
史书是这么记载的。
同年,史书还有记载:亦力把里可汗纳黑失之罕奉宗主国天子朱棣之圣旨,出兵围剿流窜境内的瓦剌残军把秃孛罗部。
歪思和失儿马黑麻几乎是明着跳反。
于是乎,亦力把里国内打了个天翻地覆,一时间难分胜负。
亦力把里的战事,大明默默关注着。
但在大明京畿,暗涌浮动。
奉命出征瓦剌的北伐主帅,在所有人意料之外,没有请示如今的章折,也没有召见的圣旨,忽然间就在京畿现身。
掀起了风浪。
就在黄昏回到黄府的第二天的大朝会上,出列弹劾黄昏的臣子一大堆。
天子朱棣皆不作指示。
第三日,本该在肃州卫坐镇,谨防那两万神机营继续东进的汉王朱高煦也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现身京畿,然后支持太子的文官们又是一番弹劾。
朱棣依然不作指示。
于是大家懂了。
难怪弹劾黄昏的时候陛下不做声,感情是一个交换:陛下的意思就是,你们弹劾黄昏违规进京,我暂时不处理,那么同样违规的汉王,我自然也可以暂时不处理。
算是在和稀泥。
潜台词就是告诉大家,这事别抓住这点小毛病不放,要找准主要矛盾,当务之急是解决黄昏和朱高煦在赤斤蒙古卫那边惹出来的事情。
于是大家都懂了。
看得出来,陛下还是很宠溺汉王,同时,也还很倚重黄昏。
也就是说,这一次很可能是各打五十大板。
知道了陛下的意思,大家办事就方便多了,于是乎支持黄昏的针对朱高煦不给粮草的事情弹劾,支持朱高煦的针对黄昏违规行军调兵的事情弹劾。
反正各说各有理。
朱棣夹在当中,左右为难。
这一日大朝会,群臣齐聚,几乎京畿里有资格参加大朝会的人都来了,地方上因为政事进京的官员全全数到齐。
除了一个人。
太子。
太子朱高炽还在坐镇顺天,这很不符合常理。
但兵部、户部和五军都督府那边知道原因:太子现在在那边运筹帷幄,正在为瓦剌地区布政司的建立和运行查漏补缺。
顺天的行部是这个冬天最忙的部门。
当然,应天这边的兵部、五军都督府和户部也不空闲。
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粮草、宝钞、兵员、火器,正在源源不断的往汉中那边输送,等待着亦力把里局势尘埃落定后,大明西征。
黑衣宰相姚广孝,从中南半岛归来后,越发疏于朝事,大多时间都在建初寺里礼佛,今日来参加大朝会,也只是例行公事而已,看他阖目养神的样子,大概也是不会发言的。
待康宁说过有事起奏无事退朝后,站在群臣前列的朱高煦立即出列,“臣有事起奏!”
朱棣挑眉。
刚想说点什么,却不料黄昏忽然也站了出来,“臣亦有本起奏!”
朱棣:“……”
群臣顿时就兴奋起来了,好家伙,今天这个大朝会一来就针锋相对,有热闹可以看了——随着太子势大,随着外扩战事,现在支持朱高煦的武将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