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彭城公府,李笠看着碗里一块糍粑,陷入了沉思。
前晚,皇帝吃糍粑,噎住了,若不是李笠之前教过女儿“海姆立克急救法”,且女儿施救得当,皇帝当时就“驾崩”了。
若真是这样,因为皇帝无后,甚至连嗣子都没有,所以,帝位就该归关系最近的江夏王萧大款。
如此一来,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造反。
不然迟早死全家,因为他对于新君而言,就是养不熟的猛虎。
现在,李笠看着这糍粑,琢磨一个问题:皇帝吃糍粑噎着了,是意外,还是一场未遂刺杀?
若是未遂刺杀,那么,那糍粑加了什么料,能够把一个少年噎得差点挂了?
真想知道原理,说不定以后用得着...
李笠心里想着,直接用手捏着一块糍粑,慢慢吃起来。
吃东西被噎着,这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不能说皇帝吃糍粑差点驾崩,就是有人故意把糍粑做得太黏。
这件事,更像是一场意外,太后没有因此大动干戈,当然,这只是明面上做给别人看的,暗地里必然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再出问题。
李笠缓缓吃着糍粑,想着事情。
若以阴谋论的角度来看,皇帝的意外,或许会纷至沓来。
因为皇后生下一个女孩,皇帝暂时无后,一旦出意外,外戚李家就靠边站,驻跸淮阴一事,自然就实行不下去。
所以,李笠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十分微妙。
人在京师,又身居高位,成了外戚,便不可避免处于权力斗争的旋涡中心。
各种阴谋诡计、勾心斗角纷至沓来,他不能掉以轻心。
问题是现在的他,人在明处,大量潜在敌人藏身暗处,时刻都能从四面八方射出暗箭,防不胜防。
他的一举一动,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想要有所动作,很难瞒得住有心人。
所以,不如...
反正控制皇帝也不难,不如矫诏,调动军队讨伐出镇藩王,以武力将宗室力量斩草除根。
用武力来破局,不比成日里勾心斗角好?
这是很有诱惑的选择,李笠身边不少人,都这么劝。
作为谋士,这么出主意很正常,但作为决策者,李笠认为不能保持冷静的话,很容易被引入歧途。
身边的人,想做“从龙功臣”,想做开国元勋,这可以理解。
但这不是游戏,不是说完成了“受禅称帝”的成就,就可以迎来完美大结局。
一个创业团队,办公司的目的,开始很一致,但到后面又有不同:
带头老大想的是等公司上市后,做大做强,创业团队继续拼搏,让公司成为行业翘楚。
甚至成为跨行业的巨头。
其他创业伙伴,恐怕想的是上市后将股权套现,实现个人财务自由,三十岁前就退休,与红颜知己环游世界,享受人生。
至于曾经的理想,公司的发展,没必要纠结了。
对于创业伙伴们来说,公司上市,得大资本入股,是好事。
所以,老大你赶紧签字同意啊,签完字,大伙的一番辛苦就有了回报。
李笠收回发散的思绪,来了个换位思考:若换做年轻的萧衍,此时面对这种局面,会怎么做?
之所以会这么换位思考,是因为李笠经张铤的分析,发现梁武帝萧衍年轻时(萧齐时期),玩权力斗争确实有一套。
心狠手辣,该跳反就跳反,没有道德负担。
那是永明年间,年轻的萧衍,是皇子竟陵王萧子良的幕僚,和竟陵王府的七名文士,并称“竟陵八友”。
后来皇帝萧赜病重,萧子良在宫中侍奉,渐渐昏迷的萧赜自知命不久矣,便要传位....
传位不在宫里的皇太孙萧昭业?还是就在面前的嫡次子萧子良?
萧子良的心腹王融,时为中书郎,借助萧子良奉命率侍卫入宫宿卫的机会,调动竟陵王府侍卫封锁皇宫各门(封锁消息),然后矫诏,传位萧子良。
与此同时,王府幕僚萧衍,扯住临阵退缩的萧子良,不让他离开昏迷的皇帝。
皇太孙萧昭业得知宫里情况不对,想入宫,却进不去。
受命辅政的西昌侯萧鸾,带兵护送萧昭业入宫,禁军见萧鸾来了,立场动摇。
关键时刻,萧子良这边,唯一有带兵经验的萧衍跳反,导致竟陵王府侍卫丧了胆气,没能挡住萧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