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山涧里却凉风习习,一条流量不小的溪流蜿蜒曲折,于山涧里聚成水潭。
带着家人来消暑的李笠,此刻携带渔具,领着儿子们在潭边寻找最佳钓点。
这水潭面积不小,用后世的参照物来说,有至少两个足球场那么大(串联)。
水比较深,看上去是一潭幽绿,加上四周山林环绕,颇为幽静,在李笠看来,这水潭很像恐怖片里水怪的栖息之地。
回头看去,不远处的山坡上,步障已经拉起来,后、妃们已经“入座”,等着他们父子钓鱼回去“下锅”。
李笠有“数十年钓鱼经验”,很快便找好了位置,然后让儿子们准备投饵“打窝”。
“打窝”,是钓鱼术语,做法是在垂钓地点投放散装的饵料,引诱附近水域的鱼儿过来。
这个诱鱼过程就是聚鱼的过程,也就是常说的“打窝”。
李笠让儿子们准备的打窝饵料,是一桶桶活泥鳅,数量很多,这些活泥鳅随后接受“处理”:用适量的酒和食盐浸泡。
不一会,这些原本活跃的泥鳅便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
皇子们将滑腻腻的泥鳅抛入水潭,隔一段时间后又抛些许。
在这期间,他们在父亲的指导下,拿出钓竿,用鱼钩勾着一尾活泥鳅的腰部。
勾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能勾破泥鳅的内脏,否则这作为活饵的泥鳅活不了多久,入水之后动不起来。
不一会,水面渐渐泛起浪花,随后沸腾:水潭中的肉食性鱼类,如同饥饿的狼群扑向那些半死不活的“羊群”。
泥鳅本来很活跃,然而被酒和食盐泡过后,如同醉酒一般,反应迟缓,面对凶残的猎食者,虽然也在挣扎,但根本就跑不掉。
眼见着火候差不多了,李笠让儿子们开工:挥动钓竿,把勾着活泥鳅的鱼钩放入沸腾的水面下。
很快,鱼儿咬钩,稍等数息再提竿,扯上来的就是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鱼”。
皇子们都有收获,兴奋地大呼小叫,拼命把沉重(相对而言)的大鱼往岸上扯。
旁边,又有几名担任伴当的少年忙碌着,忙着把钓上来的鱼放进鱼篓,又忙着给鱼钩挂上新的活泥鳅。
李笠看着忙碌的孩子,看着当中一个因为钓上鱼而欢呼雀跃的少年,脸上露出笑容。
这孩子是他的大外孙,皇子们的表兄表弟,姓萧,但又不姓萧。
水面继续沸腾,皇子们不停放饵,不停扯上大鱼,忙得不行。
而那个“姓萧又不姓萧”的孩子,怀抱一条刚钓上来的大鱼,脸上沾着水,笑得嘴都合不拢:“鱼,大鱼,大鱼!”
李笠让人来把钓起的鱼带去营地处理,看着意犹未尽的儿子以及大外孙,问:“钓鱼好不好玩?”
“好玩!!!”小家伙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李笠点点头。
指了指水潭的“入水口”方向:“那接下来,看阿耶给你们在溪流钓鱼,如何?”
“好!!”
侍卫们跟随皇帝、皇子们往上游走去,李笠拉着外孙的手,给小家伙们讲述钓鱼的规矩。
用泥鳅作为活饵钓鱼,是很常见的做法,适当的用一些活泥鳅来“打窝”,同样如此。
但是,正如人们捕鱼时,渔网的孔不能太小那样,用泥鳅打窝、钓鱼,要适度,不能大小通杀,把水里的鱼全都弄走。
后世,有被钓鱼爱好者称为“泥鳅党”的一类人,用大量处理过的泥鳅来打窝,吸引水域里大大小小的鱼群来进食。
然后趁机把这些鱼全都钓个一干二净。
他们很舍得下本钱买泥鳅打窝,回报也很丰盛,在合适的水域,一天钓个上百斤鱼十分轻松。
甚至有人用毒药(对鱼有毒)来处理泥鳅,用类似于投毒的方式来“药鱼”,然后直接用网兜捞中毒浮起来的鱼。
这对于寻常钓鱼者来说,类似于用绝户网捕鱼那样,足以让一片水域变成“荒地”,所以这种做法非常缺德。
但也有人认为钓法不分对错,比起垂钓一日才钓得小鱼两三条,做“泥鳅党”稳得大丰收可快活多了。
是是非非,不是李笠能定性的,他今日带着孩子们来钓鱼,不是要让小家伙们修身养性,得想办法降低孩子们钓鱼难度。
所以用了大量泥鳅来打窝,效果很不错,不至于孩子们钓了一两个时辰都钓不上一条鱼。
但水潭经此“大劫”,肉食性鱼类估计已经“伤亡过半”,负面影响肯定是有。
所以,李笠要把利弊讲清楚,免得孩子们以为钓鱼就该这样。
来到溪流上游,李笠寻了个位置,开始施展“溪钓”技艺,给孩子们露一手。
溪钓,指在山溪等水域的垂钓,与河、湖、塘钓有些区别:
因为溪水各段的流速快慢不同,水下情况复杂,鱼群分布不均,选择合适的钓点很关键,这得凭经验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