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头安了几口大锅,很多猪下水已经煮在锅里头了,细细的炊烟斜斜的飞入云端。
院子里里外外都是人,长这么大听雪还是第一次看到村委大院这么热闹呢。
正在忙着分肉的林国安稍微一抬头就看到了听雪,他忙用油乎乎的手朝听雪挥了挥,意思是让她过来。
听雪虽然不知道三叔叫自己过去干啥,她还是拉着小兄妹俩从人群中努力的挤了过去。
林国安叫听雪过来把一个装了肉的塑料袋递给她;“这个是给你大姑家的,你给她送去。”
听雪迟疑了一下才把猪肉从林国安手里接过来。
这里的肉比别处的便宜,林国安当然要想办法弄出一点儿来给林翠红家送去。
虽然林翠红家日子已经好过了,但是他们花的每分钱那都得仔细计算计算的。
林翠红所在高台村没有二十五杀猪的习惯,他们买肉肯定要去集市上,或者别的村杀猪了他们再跑去买。
大河村今年虽然杀了十头猪,但是要以本村的消费为主,如果不是限量的话估计本村都不够卖的。
如今老百姓的生活不在是十年二十年前那般困难了,可能平常还不能每顿饭都有肉吃,但是过年了每户人家买个十斤八斤肉很寻常,再困难点儿的过年了也得买个三五斤。
虽然说肉只在本村内销,但是作为村委以及像林国安这样参与杀猪的这些人自然会悄悄的给自己外村的很要紧的亲戚准备出一些肉来,这就是人情世故。
听雪拿了给林翠红家的肉然后就领着小兄妹俩离开了村委大院,,小兄妹俩显然是不乐意走的,热闹还没有看够呢,可是听到可以去大姑家后他们就乖乖的跟着离开了。
听雪把小兄妹俩送回家教给宋秋芳,然后她自己拿着肉骑上自行车去了高台村。
她不带兄妹一起去,是因为自己一个人带不了他们俩,如果带一个去还差不多,可他们是双胞胎啊,谁也离不开谁。
大河村到高台村的路早就被铺成了水泥路,不再像过去似的坑坑洼洼,路好走了那么骑车的速度肯定就加快了。
这两年高台村的瓦房陆续变多了,还住茅草房的都是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稍微年轻一些的都盖了白墙红瓦的大瓦房。
眼下年轻人娶媳妇那都得是要有五间大瓦房的,就像再过十几年的城里得有楼房才能娶媳妇的道理是一样的。
林翠红家也早就翻盖了房屋,而且还拉上了院墙,院墙一人多高,两扇红油漆的木头大门敞开着,门口拴了一条黑色的小土狗,听到陌生的脚步声那小土狗远远的就开始叫。
听到动静的王康从里头出来,这会儿听雪已经从自行车上下来;“表姐,你来了。”
已经满七岁的王康就跟个小福娃似的,看到听雪显得很高兴。
听雪从自行车匡里头把肉拿出来,然后跟着王康进了院子。
这会儿王芸正蹲在院子里头洗床单和被罩,林翠红则在忙着给兔子喂食。
听雪一来母女俩就忙放下手里的活跟她说话。
“大姑,我们村今天杀猪,肉比集市上卖的便宜,所以我三叔让我给你们家送点儿来。”听雪把手里的塑料袋递给了距离自己最近的王芸。
林翠红笑着说我知道你们村今天杀猪,我正要给你三婶打个电话让她给我们割几斤呢,没想到你就把肉给我们送来了,小雪,快进屋里头暖和。
旋即,听雪就跟着林翠红进了堂屋。
屋子里升了炉子,进来就暖烘烘的。
听雪坐下后林翠红就忙给她拿橘子和饼干吃,期间不停的对听雪嘘寒问暖的。
听雪在林翠红家吃了午饭才离开的。
这顿饭是王芸做的。
林翠红并没有因为王芸学习成绩很好就让她少干活,相反她干的活比过去反而更多了,因为她长大了,自然就得承担更多家务了。
王康已经七岁了,但却是跟个小少爷羔子吃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里好吃的都留给他吃,所以吃成了小胖堆儿。
王康是林翠红两口子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自然得宠着,疼着,惯着了。
听雪要走了王芸很是依依不舍;“表姐,你再玩儿会儿嘛。”
听雪说如果再耽误的话太阳就落山了,过了年咱们再好好玩儿。
“表姐,你能把你初一的语文数学课本借给我吗?”王芸弱弱的问。
听雪说当然没有问题了,我知道你想要提前预习,我的书都在县城呢,等过两天我给你拿回来。
王芸上学晚,但她学习刻苦,所以上完三年级后跳了一个级,等过了暑假就可以上初中了。
姐姐王慧初一的课本早就被卖废纸了,王芸想要提前预习只能跟听雪借课本用。
爸妈说了只要你学习一直很好砸锅卖铁也会供你继续上学。
听雪对王芸的勤奋好学很是欣赏。
聪明人未必人人都会喜欢,但是勤奋好学的人绝对不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