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我家寻寻是着名作家,而且她还当官儿呢,是咱省作协最年轻的干部。寻寻的妈妈退休前也是干部,寻寻爸爸是做买卖的。”周博文一口一我家寻寻听到这些亲戚们耳朵里那叫一个肉麻。
苏亚茹看到小叔子如此护着千寻,那她想用这些碎嘴的七大姑八大姨们让千寻难堪一下的目的可能就要落空了。
亲戚们看到周博文这么护着千寻,他们也就不好意思继续长枪短跑了。
苏亚茹看到亲戚们选择适可而止了,她就忍不住笑道:“老二啊,你可真是个媳妇迷啊,还没结婚呢就这么护着媳妇,结婚了那还了得。”
“亚茹说的是啊,没想到博文这小子竟然是个媳妇迷。疼媳妇是好事儿,但别娶了媳妇忘了娘就行。”说话的是周博文的大姨,也就是周母的姐姐。
当着千寻的面周大姨刚刚说出的那些话明显是有些不合时宜的。
周博文习惯了他这个大姨的嘴碎,说话不过脑子:“大姨,放心吧,我肯定会疼媳妇也孝顺我老妈的。”
周大姨哼了一声:“博文啊,我看要看你的表现了,你如果敢娶了媳妇忘了娘,看大姨不锤你。”
“大姨,你快吃西瓜,这西瓜又甜又脆的。”害怕大姨嘴里又不知跑出什么火车来,所以周博文就用一大块西瓜来堵她的嘴。
周家这些亲戚们可不知道路千寻离婚的身份。
苏亚茹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在这种场合上让亲戚们知道路千寻离婚的身份。
路千寻表现的大方得体,彬彬有礼。
亲戚对她的第一印象都很不错。
饭桌上周博文对千寻也各种照顾,他知道千寻不吃芥末,所以就让人把放了芥末的几样菜端的远远的。
看到纸巾距离千寻比较远,他就把一盒拆开的纸巾放在千寻伸手就能够得着的地方。
看到周博文丝毫不顾及亲戚们的目光照顾着千寻,这让苏亚茹的心情很复杂。
她和周博远的夫妻关系挺好的。
周博远也是个疼媳妇的,但他却是个传统的北方男人,特别的大男子主义。
他在人前对妻子那是不假辞色的,他要在人前展现他所谓大丈夫的那一面。
没有对比的话苏亚茹不会心里头有落差。
同样是一个妈生的,咋对待媳妇的态度咋这么的不一样呢?
看到二儿子跟小丫鬟似的伺候千寻,其实周母心里头也不得劲儿的很。
周母可不是个能委屈自己的。
心里头不得劲儿了,那肯定是要说出来的:“你们瞧瞧我家老二多会疼媳妇啊,明明千寻比老人大几岁,但看着就好像老二比千寻大几岁似的。”
“啥?千寻比老二大几岁,老二今年都二十七了,那千寻是不是得三十几了?”周大姑一脸惊讶的看着路千寻。
怪不得刚刚我问你多大了,你不肯说呢,感情是不好意思说啊。
苏亚茹有意无意的接了一句:“千寻跟我同岁,不过看着他好像比我小很多呢。哎!没孩子不操心女人就是老的慢啊!”
“千寻和亚茹一样大,天呢!千寻,你咋这么岁数才找对象呢?”周大姨忍不住又重新打量起了千寻来。
她寻思着一个女人三十多了才找对象,不是有毛病就是不干净。
我那傻外甥咋找了这么个媳妇呢?
在很多思想很封建的人看来,女人如果过了三十还没有结婚那就是有问题的。
不是身体有毛病,那就是作风有问题。
对于眼前稍显尴尬的场面千寻没来之前早就预料到了。
正因为早有预料,所以千寻这会儿才丝毫不慌乱,一直不卑不亢的。
“我如果没有跟前夫离婚的话,我这个岁数肯定孩子上小学了。”对于离婚的身份千寻落落大方的承认。
她虽然因为这个身份而自卑,但她把自卑埋藏在心底。
听到千寻竟是离婚的,这下周家的亲戚们可不淡定了。
他们都用那种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周博文。
亲戚们的潜台词是博文啊,你说你这个条件找啥样的找不着啊?
咋找了个离婚的呢?
博文啊,你是不是脑袋让驴给踢了啊?
虽然现在是21世纪了,但是在国民普遍的认知里离婚女人都不是啥好东西。
男人离婚或多或少被同情,而女人离婚那就是被各种鄙视。
更极端的甚至娘家都不接纳离婚归家的女儿。
他们觉得家里有个离婚的女儿很丢脸。
所以家里有矿的周博文竟然找了个大龄的离婚女人,七大姑八大姨们实在是不能理解啊。
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尴尬。
正坐在奶奶身边肯鸡腿的周家小萝卜头有些狐疑的看了大伙儿一眼,然后用稚嫩的童音弱弱的问:“你们咋都不说话了?”
小家伙打破了僵局。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周父这个时候开口了:“虽然千寻比博文大几岁,但也是个娇滴滴的小女子。博文啊,往后你可要多照顾千寻,别让你的不成熟惹千寻生气。”
周父的态度说明了一切。
虽然路千寻比周博文大几岁,而且还离过婚,但我作为周家一家之主已经认定这个儿媳妇了,你们这些这些亲戚们最好别说风凉话。
父亲大人的这个态度让周博文感动不已:“爸,你放心吧,我肯定会照顾好寻寻的,我疼她还来不及呢,咋舍得惹她生气啊。你们可不知道,我追我家寻寻追的多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