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许岸没有吱声,又继续道:“许统领可听说过我朝的张元、吴昊两位太师,他们原先在宋国屡试不第,来我大夏国却是做到了宰执。”
许岸默然,他身体上虽是十八九岁的青年,可两世为人,心思不是少年人可比,这两日来与公主的相处,他当然知道公主是想将他留在身边。
张元、吴昊的典故作为一个历史迷他前世已然知晓。这张元原为北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才华出众。可是科举中累试不第,有一年张元是省试(科举礼部考试)入取,殿试却被淘汰。
宋仁宗时代朝廷人才辈出,范仲淹、韩琦、文彦博、富弼、晏殊等等都是一代名相,王安石、司马光等后起之秀也崭露头角。可张元、吴昊二人认为他们的才干远高于朝堂之上那些庸碌之辈,有这些人当政,在科举上他们永无出头之日,才能难以施展,遂决心叛宋投夏。
两人入夏后颇得信任,元昊称帝建国后不久,即任命张元为中书令,后来吴昊也被重用。西夏在他们的辅佐下国力蒸蒸日上。
在宋夏好水川一战中,张元辅助西夏皇帝元昊大败任福等人率领的宋军,宋军仅阵亡就高达一万多人,望着好水川内遍布的宋军尸体,张元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以宋军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并在诗后题言讥讽韩琦,署名时写了一大串官衔:“(西夏)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
同年,张元官至国相,志得意满。其素怀功名,以灭宋为志,力劝西夏元昊扩大对宋战争,攻取陕西关中之地,进而东向中原,同时联络契丹,让其攻打河北诸路,让宋朝受到两面夹击,势必陷入困境乃至崩溃。
好水川之战后,张元建议元昊出兵渭州,待机取长安。元昊采纳了他的意见,策划了定川寨之战(1042年),元昊那句“朕当亲临渭水,直据长安”的豪气干云的通告,也出自张元的手笔。
夏军深入到渭州境,但该路军队遭到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西夏士兵全军覆灭,西夏直捣关中的计划最终破灭。张元常劝说元昊:攻取汉地,令汉人守之,这样才能扩大疆域,财用充足。但元昊还是游牧民族长期养成的习惯,常是掳掠而还。因此,虽然取得胜利,财用却越来越困难。
后来,元昊在宋庆历三年(1043年)元昊与宋朝和谈时准备与北宋议和,张元力争不可,但是元昊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及至西夏与契丹发生战事(1044年的贺兰山之战),张元知道其理想无法实现,于是郁郁不乐,于同年病逝,之后吴昊也不知所踪。
正因为张元、吴昊叛宋投夏之事,给宋朝以极大震撼与教训,宋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皇帝宋仁宗改革了当时科举进士中的殿试实行末尾淘汰的录取制度,而对凡是中了进士之后的人一律授以进士出身!即使那些科举成绩可能不算太好的,也授以“同进士出身”尽量防止再出现文人叛逃为敌所用之事。
许岸的价值观中,张元、吴昊这种人投敌卖国就是汉奸,如何能作为自己的榜样。他缓缓摇头:“公主青眼有加,末将感激不尽。末将在忠义军中深受彭副总管赏识,自是要为朝廷驱除两河鞑虏,恢复大宋江山。”
公主眼中露出失望的神色,她沉默片刻,道:“宋国偏安一隅,未必有北伐中原的雄心,忠义军一时虽强,但若没有宋国的支持,如无源之水,北伐未必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