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应用棱堡虽然晚一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大唐的棱堡城防体系一直都是在发展,改进。
尤其是当大唐军方自身大规模普及应用了榴弹之后,为了防备重炮轰击的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榴弹的轰击,大唐军方修建的棱堡,在传统的棱堡防炮工事上,还逐步改进,发展出来了堡垒式的防炮工事。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给防炮工事加一个顶盖而已,正面的厚实城墙用来抗实心弹,顶部的工事用来防备榴弹的轰击。
同时通过小炮洞以及枪口向外射击!
这也就构成了比较特殊的防炮工事,而这种工事在目前来说,基本上只有大唐军方自己这么搞,因为大唐军方深刻的知道榴弹的威力。
尽管这年头的榴弹基本没啥穿透力,因为炮弹的弹体抗压能力不行,再加上引信也不怎么可靠,如果弹体变形的话大概率就会变成哑弹。
所以要么是采用身管比较短的火炮进行发射,而大唐陆军即便是用大量的二十倍口径以上的火炮进行发射,但是发射榴弹的时候往往会采用减少发射药的方式。
如此也就造成了发射榴弹的时候,其弹道比较弯曲,而弹体比较薄,穿透力也不行,榴弹只能是在工事的表面爆炸。
要防这种榴弹其实也很容易,直接在顶部加一个稍微厚一些的顶盖工事就行了。
人家明军在十几年前,面对唐军的榴弹,就已经是这么干过了!
后来大唐陆军在修筑工事的时候,也是比较注重顶部防御,所以往往会在防炮工事里加上一个顶部工事。
葡萄牙人在马六甲修筑的棱堡,很大程度上就是照抄的大唐棱堡,其主体虽然传统的棱堡,但是在一些特殊部位,却是效仿大唐的棱堡,构筑了防备榴弹的顶盖工事。
这个突出的炮台就是典型!
在炮台的头顶加顶盖以防备榴弹、榴散弹的炮击,这可是大唐军方修筑永久要塞时的标准设计。
而在马六甲的葡萄牙人,显然是把这一招给学了过去!
唯一让攻城的大唐陆军将领们安心的是,这些葡萄牙人显然是没有打算什么都照抄大唐军方的棱堡设计,只是在这些突出的炮台上这么设计,而棱堡的主体建筑,尤其是城墙部分的炮台,还是和传统的棱堡一样。
此外这些空置,并通过炮口进行还击的防御工事,其正面防御能力也是比较薄弱,比较要想让火炮顺利瞄准并发射,火炮正前方的防御工事,是不可能和城墙一样修好几米甚至十几米厚的。
这也就给了加农重炮机会!
之前大唐的攻城部队并没有发现这一点,如今发现了后,很快就是汇报了上去,后方的炮兵指挥官们,当机立断,立即就是转换了炮击方式。
中小口径的火炮继续发射榴弹压制敌军,而大口径的加农重炮,则是迅速换装实心弹,并且适当增加发射药,以加大实心弹的炮击动能。
而这些发射实心弹的加农重炮,其目标就是马六甲城城防体系里的其他几个突出炮台,以及部分有类似防榴弹炮击特征的工事。
后续效果如何,身在前线的石恩利自然是不知道的,现在的他刚带领部队拿下这个突出炮台,正准备朝着前方二十多米外的主体城墙发起进攻。
突出炮台和主体城墙之间,也是有着城墙相连的,其通道就是在这一短短短二十多米的城墙里,但是这段城墙通道没有任何的阻拦,对面的葡萄牙人凭借着一道坚固的胸墙工事进行防守,这想要冲过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是战斗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说遇到一点的困难就退却的时候了。
石恩利上尉简单的观察并分析了局势后,就是决定采用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暴力的方式:刺刀冲锋!
在这种情况下,慢慢和对面对射,或者是调用散弹炮,又或者是当重甲部队充当前锋之类的都不靠谱,因为时间不允许!
战机稍纵即逝,现在对面的胸墙背后估计也就是只有百来个葡萄牙士兵而已,但是再拖个三五分钟,对面出现好几百个葡萄牙士兵,石恩利上尉都不会觉得奇怪!
所以石恩利根本就没有犹豫,直接就是下达了刺刀冲锋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