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大明国力昌盛,又平定了北方之患,更为难得的是,此次北伐,并没有耗费太多的钱粮。
想当初,太宗皇帝北伐,几乎将国库掏空。
如今靖王率兵北伐,本来户部的反对声是最大的,因为……户部是管钱的……
叶淇都准备拿个算盘坐在国库门口办公了,却没想到,后方竟然出奇地顺利。
先是全歼鞑靼部,紧接着收复大宁,然后又解决了建州三卫的隐患,大军在外历时半年,战损竟然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可是,征安南却完全不一样,是因为当初大明曾吃了亏的。
永乐四年,明军攻破升龙,安南胡朝灭亡。
朱棣声称这次军事行动是为了安南国原本的王室陈氏做主,又以陈朝子孙被胡氏杀戮殆尽,无可继承为由,设置交址承宣布政使司,将安南纳入大明版图。
本以为开疆拓土,再建不世之功,却没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
明军刚刚班师回朝,以简定、邓悉、阮帅等人为代表的安南地方势力就起兵叛乱,攻击盘滩、咸子关,控扼三江府之交通,慈廉、威蛮、上洪、大堂、应平、石室等地安南民众纷纷响应,明朝驻军镇压不力,致使叛乱不断蔓延。
朱棣是个狠人,不服是吧,那就打到你服为止!
大明第二次征安南,调发云南、贵州、四川都指挥使司和成都三护卫军共四万人,由沐晟领征夷将军印,不料这次战局却是惨败,参赞军务的兵部尚书刘俊突围不成,自尽而死,交趾都司吕毅、参政刘显等人皆战死,安南形势大乱。
永乐六年,朱棣迫不得已,再度启用张辅,发兵二十万与沐晟协同作战,明军第三次出征。
张辅不负众望,大败叛军,刚刚上书向朝廷告捷的时候,却赶上明军第一次北征遭遇重大挫折。淇国公丘福、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和安平侯李远率十万大军北征本雅失里,结果在胪朐河遭蒙古军伏击,丘福等皆阵殁。
朱棣震惊之余,又见张辅获胜,认为安南不足为患,于是召回张辅,准备亲自率领大军北征蒙古。
安南陈季扩趁机派使臣胡彦臣入朝求封,朱棣授陈季扩为交趾布政使,其属官分授都指挥、参政等职,然而陈季扩的本意是求封为安南国王,对朱棣的诏旨大为不满,遂继续称兵作乱。由于明军主力北上,留守的沐晟兵力不足,无法讨平陈季扩,安南再次陷入大乱。
朱棣北伐归来,命令张辅三征安南,同时也是大明第四次对安南出兵,再一次控制住局面。
虽然在明军的武力镇压下,安南虽然再次平定,但明朝官吏不善于安抚,内部又勾心斗角,交趾民心不附,祸乱不断,形势迅速恶化。
结果就是,大军打过来,消停几天,大军一撤了,立马就开始搞事情。
永乐十九年,朱棣迁都北京,明朝的经营重点逐渐北移,安南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
永乐二十二年,新皇朱高炽即位,次年去世,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
宣宗皇帝看着空空如也的国库也是头大,思来想去,算逑,安南不要了。
其后,英宗皇帝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黎氏亦不愿与明朝为敌,从此,安南恢复了向大明的朝贡,奉明朝正朔。
自朱棣第一次发兵安南,到朱瞻基正式撤兵,历时二十年,这二十年里,安南就像一个庞大的泥潭,把大明死死地拖住,寸步难行。
所以,一提到征安南,最先反对的就是叶淇,如今国库虽然充裕,却经不住这么造啊……
张鹤龄对叶淇的表现并没有表现出不满,只是说道:“无妨,大家有什么意见,尽管畅所欲言。”
焦芳见状,率先说道:“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
没有说打还是不打,只是说,交趾本就是我们的,其意不言而明。
叶淇说道:“焦大人想说什么,明说便是,别打哑谜。”
焦芳轻笑一声,说道:“安南国是大明的藩属国,天朝上使停船靠岸,本应该礼遇有加,却连人带船都被扣下,这不是宣战是什么?”
叶淇不满,道:“此事的确是安南国做的不对,朝廷可以下旨申斥,责令其立即释放我朝使臣,并护送回国,一上来就打仗,万一这其中有什么误会呢?”
焦芳阴阳怪气地说道:“等到叶大人哪天被人扣了,朝廷会下旨申斥的。”
“你……”叶淇气得手指发抖,堂堂内阁大学士,说事就说事,你嘲讽我是几个意思?
谢迁说道:“今日是议事,既然大家意见不同,不妨举手表决吧,赞同出兵的举手。”
当下,李东阳、杨廷和、马文升、徐永宁、戚景通纷纷举手,表示赞同。
叶淇看了看众人,心中不快,敢情管钱的不是你们,到时候国库没钱了可别找我要!
谢迁说道:“既然如此,请兵部和定国公一起拿个出征的方案出来,户部也拿个粮草的章程。”
其实,谢迁之所以这么快就答应出兵,还有个原因。
因为这样一来,朝廷就不会对流鬼国用兵了,一直觉得流鬼国不靠谱,正好借此机会打消靖王的念头。
什么黄金洲,神种,老觉得像是靖王在忽悠人呢……
张鹤龄也很意外,这么快就决定了?
毕竟是大事,还以为这些老家伙会讨论个三天三夜,却没想到,当场就下了结论。
“既然如此,主帅的人也一并定下来吧。”
此言一出,谢迁警惕地看着张鹤龄,说道:“靖王殿下,你不能再去了。”
张鹤龄也有些意外,我也没说我要去啊……
“这个……”
谢迁赶忙说道:“无论如何,你不能再走了,此去安南,动辄一年半载,陛下尚未转醒,你若不在,我们心里没底。”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些内阁大臣竟然对以前怎么看都不顺眼的靖王变得依赖起来。
虽然一开始谢迁对张鹤龄意见很大,但是这半年来,无论是文治武功,大家都看在眼中。
如今,靖王就是大明的顶梁柱,大家遇到问题,往往第一个想的就是……还是去问靖王吧……
因为靖王总能轻而易举地化解一个个的难题,甚至解决问题的方式每次都不带重样的,也不知道这家伙的脑袋是怎么长的,就连谢迁这个眼高于顶的状元,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