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钱庄占地面积很大,一楼是存储业务,二楼是借贷业务,上面还有个三楼,是股票交易中心,但是开业之初,除了靖王府和谷大用、刘健等少数几份存钱的,根本没什么业务。
二楼就更加冷清了,只有一份办贷款的。
古大福和古大寿兄弟二人拿着一份地契,很紧张地看着周围,偌大的房子里,二十几个业务员围过来,怎么感觉像抢劫的呢?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俺,俺……来办那个……那个……”
“是贷款吗?”
“对,对,贷款!”
“请问您是办理什么样的贷款吗?”
古大福和古大寿对视一眼,说道:“那个,办,办……作坊。”
“好的,请您填一下申请表,再出示一下抵押证明。”
“啊?”古大福张大嘴巴,说道,“不会写字啊!”
“没关系,您可以口述,我们有人代写,您只要按个手印就可以了。”
“好……好的。”
兄弟二人结结巴巴地将事情经过讲清楚,有文员抄写完,按了手印,又审核了凭证,然后说道:“好的,请您留个地址,然后等待回复,三到五个工作日会通知您的。”
“这就完了?”
“对的,完了。”
兄弟二人再次对视一眼,然后走出钱庄,古大福挠了挠头,说道:“现在该去干啥?”
“不知道啊,要不去看看大用?”
“对,去问问大用,他肯定知道该咋办。”
此时,谷大用心里正在滴血。
家里的银子都存进钱庄了,换出来一沓自面额不等的银票,房契也被拿去抵押了,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两位兄长身上了,希望他们别把自己的房子赔进去就好。
张鹤龄歪着头看了看谷大用,说道:“发什么呆啊,刘大人杯子里的茶没了,看不到吗?”
谷大用赶忙将心思收回来,上前去给几位内阁大学士换了热茶。
刘健抿了一口,继续说道:“当务之急,是取下安南,老夫在想,安南虽小,却是一根难啃的硬骨头,千万不可等闲视之,此次先锋入安南的兵马还远远不够,不妨命云南黔国公府,派兵协助吧。”
永乐四年,西平侯沐晟以征交趾功,晋封黔国公,食禄三千石,子孙世袭。
刘健建议委派黔国公出马,是考虑到沐家有征安南的经验,而且位置也近,方便出兵。
李东阳说道:“这样也好,兵部立即拟一个章程,调集粮草以及兵马,随时准备进兵,命黔国公挂帅,再集兵马二十万,争取在三年之内,拿下安南。”
兵部尚书马文升点了点头,说道:“如果前线战事顺利,三年之内,完全可以拿下安南,问题是,到时候该如何管理。”
当初宣宗皇帝下令从安南撤兵,就是因为无法管理,朝廷不堪重负,实属无奈之举。
户部尚书叶淇随后说道:“若是再集大军,所靡费的钱粮数目,定是不小,户部最近开销很大,怕是……太紧张……”
刘健说道:“如今战事吃紧,其他的开销先缓一缓,优先供给前线。”
叶淇无奈道:“也只能如此了。”
这时候,李东阳有些疑惑地说道:“近年来商税大涨,特别是海外贸易,利润很大,为何国库如此紧张?”
叶淇说道:“收入是不少,可是开销也很大啊,黄河又决堤了,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去修筑堤坝,漠南都司和榆木川都司刚刚建立,大宁和建州一带也在迁徙大量的百姓,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此事倒是不假,本来税收大涨,国库充盈,却没想到,用钱的地方更多,到处都在搞建设,算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那也要想办法先供给前线,其他的尽可能缓一缓。”
“各位……”张鹤龄看到众人愁眉不展地,插了一句,“一定需要再派军马?”
刘健端着茶杯说道:“当初太宗皇帝征安南,大军八十万,打了一年半才打完,这还不算后续的叛乱镇压。如今出征的兵马才区区二十万,要准备打持久战了。”
张鹤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说道:“张懋的二十万军马只是给敌军施加压力而已,其实,真正的杀招,是另一支军马,各位忘了吗?”
刘健想了想,问道:“何时还有其他的兵马?”
张鹤龄缓缓说出两个字:“海上。”
“海上?”刘健这才想起来,说道,“夷洲三卫?”
“对啊。”
刘健摇着头笑了笑,说道:“区区一万水师,如何能决定战局走向?”
“报——”
一个小太监急匆匆地跑进来,谷大用瞪了他一眼,呵斥道:“靖王和诸位大人都在这呢,慌慌张张的,像什么样子?”
小太监跪拜行礼,道:“八百里加急,安南军报!”
众人闻言纷纷愣了一下,刘健问道:“前线送来的?”
“对,前线的战报!”
刘健站起身来,自言自语道:“自安南到京师,就算八百里加急,最少也需要半个月。”
“不错,正是半个月前的军报。”
马文升脸色有些不善,道:“难道……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八百里加急,肯定是重大消息,打仗的时候重大的消息无非两种,要么大胜,要么大败,可是现在大军出征才两个月,要说是捷报……怕是不靠谱吧?
若不是捷报,只能是……
所有人都是这个想法,刘健神色郑重,拿起军报打开来。
谷大用欲言又止,按理说,军报送来应该先给靖王过目,你抢啥?
不过,看到张鹤龄没有说话,算了,自己也别多事了。
刘健不可思议的看着战书,却是越看,越是心惊。
这是一封详细的战书,里头事无巨细的记录了战争的经过,结局是……赢了!
战报里讲述了将士们的勇猛,以及大明火器的厉害之处,毕竟北伐的时候,火器的威力已经展现出来了。
令刘健所震惊的是……决定战局走向的,竟然是夷洲三卫!
也就是刚刚靖王所说的,南路的水师。
这就意味着,这场战争的走向,竟全在靖王的掌握之中,北路张懋率领二十万大军向前推进,南路一万水师突袭,更令人诧异的是,敌军将领竟然……一个个莫名地……死掉了!
战报里写的清清楚楚,安南的将领陆续暴毙,而且都是突然就死了,明军走到哪,对方的将领必定暴毙,然后军心大乱,明军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升龙城。
然后,守城的将领也挂了。
再然后,守军大乱,明军破城而入,安南王率众投降。